(泰山護理職業學院 山東泰安 271000)
護理不良事件是于開展護理的過程中出現計劃之外和沒有預計到的事件,對患者健康帶來危害,對實習學生自身(比如心理方面、職業認同方面等)也帶來不良影響[1]。本研究予以分析的資料為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實習的60名臨床實習學生,評估和研究將護理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運用在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效果及價值。
本文分析資料是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實習的60名臨床實習學生,參考隨機數字法予以分組,一組收入臨床實習學生30名,參照組男性和女性分別有28名和2名,年齡最高23歲,最低18歲,(20.42±1.03)歲是其年齡平均值;實驗組男性和女性分別有29名和1名,年齡最高24歲,最低18歲,(20.41±1.08)歲是其年齡平均值。分析并比對參照組與實驗組臨床實習學生的基礎數據資料,P>0.05,并沒有出現數據間的顯著差異。
常規教學予以參照組臨床實習學生,按照相關實習計劃指導臨床實習學生進行實習。護理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予以實驗組臨床實習學生,選取一些比較典型的護理不良事件案例,依據護理不良事件案例的類型進行區分,并對臨床實習學生開展警示教育,具體方法是,帶教老師對案例的發生過程進行講解,并引導臨床實習學生對引發原因、處置方法、防范方式等進行分析和討論,帶教老師進行歸納總結,且指出需要注意的事項。而且,在實習過程中定期組織臨床實習學生參與病區實際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的討論會,討論會結束后使臨床實習學生寫出心得體會,加強對護理安全知識的理解等。
(1)觀察并予以分析實驗組與參照組臨床實習學生的護理不良事件總計率。(2)觀察并予以分析實驗組與參照組臨床實習學生實習開始前、實習結束后的理論知識考試分數。
臨床實習學生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21.0版本)實施檢驗以及分析,臨床實習學生的護理不良事件總計率表示為名數(n)或率(%)的形式,開展卡方檢驗,臨床實習學生學生實習開始前、實習結束后的理論知識考試分數表示為均數±標準差(*MERGEFORMAT±s)的形式,開展t檢驗,P<0.05,表明數據分析和計算的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臨床實習學生的護理不良事件總計率與參照組臨床實習學生相關數值開展比對,P<0.05,表明數據分析和計算的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臨床實習學生實習開始前的理論知識考試分數與參照組臨床實習學生相關數值開展比對,P>0.05,并沒有表明數據分析和計算的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臨床實習學生實習結束后的理論知識考試分數與參照組臨床實習學生相關數值開展比對,P<0.05,表明數據分析和計算的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臨床實習學生的護理不良事件總計率研究并比較
表2 兩組臨床實習學生實習開始前、實習結束后的理論知識考試分數研究并比較
護理安全管理屬于臨床護理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護理安全教育干預則是對護理安全具有改善作用的教育方式之一,予以護理安全教育干預能夠促使相關護理工作人員改變被動而轉為主動,自接受護理安全抽檢改進成自覺保證護理安全。不過,在實施護理安全教育的過程中單純予以知識講解難以獲得理想效果,需要圍繞所存在的實際護理安全問題等予以原因解析并將預防方法提出,進而獲得良好的護理安全教育效果[2-3]。
對臨床實習學生開展護理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通過對容易發生及比較多見和存在嚴重后果的一些護理不良事件的典型案例進行講解,并促使臨床實習學生參與討論,對存在的原因及應對方法進行分析和總結,進而強化臨床實習學生的護理安全相關知識理解,促使臨床實習學生于其自身的實習過程中對自身行為進行約束,將護理不良事件情況明顯減少[4-5]。此文數據展示出,實驗組臨床實習學生的護理不良事件總計率比對于參照組臨床實習學生相關數值,P<0.05,展示數據分析和計算的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臨床實習學生實習結束后的理論知識考試分數比對于參照組臨床實習學生相關數值,P<0.05,展示數據分析和計算的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臨床實習教學中運用護理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呈現較優的應用效果,展示出臨床應用的價值,并體現進一步臨床推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