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樂山 614000)
高職教育經過將近二十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和扶持,高職教育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由于部分高職院校對學生工作不重視,疏忽學風建設,導致部分學生出現學風不嚴,學風不實的情況,例如部分學生學風慵懶,隨意遲到、早退、曠課,沒有學習目標和理想追求,得過且過,敷衍、應付學習任務等等。新時期急需加強高職學校的學風建設。[1]
學風作為學校的軟文化,具有投資周期長,見效緩慢等特征。學校學風質量的好壞對教育教學的影響也是不外顯的,循序漸進的。這導致學生學風工作相較其他學校工作顯得重要性并不突出。在高職學校追求發展速度,發展規模的過程中,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擴充學校硬件設施方面,如加強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師資隊伍,增加專業設計,擴大招生與就業等等。這導致學生學風建設被忽視。[2]
學風是學校的“精神名片”,體現全校師生精神面貌和行為風尚,也是師風師德、學風學品,治學態度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反映。簡而言之,學風是指學習之風,做人之風和治學之風。但是,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對學風是什么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以至在思想上未高度重視學風建設,這導致在落實學風建設時,要么把學風問題當成小事,隨意應付了事,要么半途而廢,聽之任之。[3]
當前,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半邊天。但是,社會依然存在“學校偏見”、“學歷偏見”現象,甚至學校的性質和出身成為評價人才的要素之一。因為在部分普通人看來,只有那些學習成績差的,考不上好大學的學生,才去讀職高。事實上,職高的錄取標準和畢業條件相較普通教育而言,確實要低一些,這導致職高院校招錄的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較差,素質也參差不齊。學生個人素質的好壞對校園學風的養成和培育有重大影響。當前,部分在職高職學生的素養不高,一定程度上不易于推進校園作風建設。[4]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公民的道德素質修養漸漸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上的不良風氣逐漸凸顯,國民道德素養呈下滑趨勢。例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主義蔓延。在校學生由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不穩定,對事物的鑒別力和評判力也不成熟,導致他們極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滋生金錢崇拜、貪圖享樂、虛榮攀比等惡習。加之,信息網絡技術發達,互聯網、電影、影視中的不良行為和事件也會對在校學生的學風養成造成一定的影響,不利于學校作風建設。
高職院校應自覺踐行國家的教育目標、教育方針和教育路線,加強學風建設重要性和急迫性的認識。始終以培養社會實用型人才為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以解決學風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和切入點,培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引導學生好好讀書、好好做人。
學風建設涉及讀書、做人和治學三方面,這三方面相輔相成。在學風建設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方面:一是,加強師風師德建設,引導廣大教師忠誠于教育事業,熱愛教師崗位,做到身正為范,以模范的言行引導廣大學生。二是,加強教育,嚴格管理,健全學生日常管理制度和生活制度,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促使學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嚴厲查處學風不良的現象,嚴肅課堂紀律、考試紀律和宿舍紀律,對曠課、剽竊論文、考試違紀舞弊等學風不良現象嚴厲查處
表彰既可以激勵好的,向上的行為,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表彰學風優良的個人和集體,讓他們優良的師風師德、學風學品傳染廣大師生,在校園里形成向先進學習,向優秀看齊的良好氛圍。讓優良的師風師德、學風學品成為一種學校的傳統和習慣。
家庭和家長對學生優良作風的養成有重大的影響。高職院校應主動、及時、全面地向學生家長反映學生在校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和思想狀況。這既可以密切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又可深入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對那些學風、作風較差的學生和思想出現問題的學生,學院要及時向學生家長反饋不良情況和問題,積極爭取學生家長的理解和配合,虛心聽取學生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以形成學校和家庭的合力,改良學生的作風問題。[5]
學生的作風問題無小事,學生學分建設永遠在路上。高職院校在思想上應該高度重視在校學生的作風建設,明確作風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加強、完善各項配套制度的建設,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進作風建設,讓校園成為優良學風的發源地和養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