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延奎
(江蘇省灌云經濟開發區實驗學校,江蘇 灌云)
對于歷史的學習一直是初中生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則是初中生學習歷史的兩個重要方面,其中,中國歷史的學習相較而言更為重要。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對初中生的歷史教學中,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歷史,更主要的是在歷史的教學中大力弘揚傳統文化,使學生在無形之中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在信息技術無比發達的今天,每個人都更加趨向于對于手機、電腦等新興媒體的使用,學生對于其帶來的便捷和生活樂趣更是難以拒絕,初中生和高中生對于手機的依賴性更是不斷增強。然而,初中生絕大多數還是未成年人,信息處理的能力還十分欠缺,無法辨別善惡,容易步入歧途[1]。在信息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改變的時候,也或多或少帶來了許多的危害和負面的影響。初中生正是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其三觀養成的重要時期。在手機電腦的使用中,初中生由于其各方面經驗的不足,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不利于其健康成長和發展。因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學就十分重要。
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是以課本知識作為講解的主要內容,輔以學生課上閱讀和理解教材,最后由老師介紹學習歷史的背景,就這樣一節課就基本結束了。興趣能夠促進一個人更好地發展,而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乏味和枯燥,使學生死板地學習,沒有興趣可言,甚至讓學生無意間厭惡學習,這樣也就難以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因此,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需要在課程開始的時候找到有效的切入點,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后有效地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讓學生愛上學習,想學習,真正學到知識,學到方法。
例如,教師可以用電影《十二生肖》作為學習“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一歷史事件為開端,引入話題。通過探討這部電影主角對于十二生肖的態度變化,以及致使其改變態度的原因,聽取學生對該歷史事件的看法[2]。在正式開始學習時,可以與學生進行一些互動,通過問問題和其他一些形式來提前了解學生對于“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一歷史事件的認識和知曉情況。最后通過具體的學習,來深入認識和了解這段歷史。
以上的學習事例中,教師以一部電影作為講解此次課程的切入點,能夠很有效地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討論電影的具體情節來接觸具體的歷史,再根據主角的前后心理變化引起思考,最后逐漸接近傳統文化中的愛國主義情懷。在具體的歷史學習過程中,伴隨著傳統文化中愛國主義情懷的感染和熏陶,高效地完成初中歷史的學習。
隨著社會思潮的更新和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已不合時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與時俱進,發揚創新意識、展現創造力,敢于提出新想法、落實新作為,對傳統的歷史教學形式進行革新,使其更好地符合當前的發展形勢,進而更好地促進初中歷史的學習和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
例如,“猜燈謎”也是教師可以采用的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迄今為止,燈謎的發展歷史已有兩千多年,最初起源于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它包括“謎底”和“謎面”兩個部分,是通過各種修辭手法對“謎底”進行描述。燈謎歷史悠久,其所涉及的內容也十分廣泛,有很高的趣味性,能夠很好地鍛煉人的思維能力,是歷史教學中有效弘揚傳統文化的可行之法。
案例:在進行“繁榮的隋唐文化”教學時,教師把“舢”字寫于黑板之上,作為謎面,而謎底是猜一唐代著名詩人的名句[3]。在猜謎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活躍,另外也使得學生將以前學習的古詩名句在腦海中浮現,加深了印象,得到了復習。在學生回答這個謎語時,老師讓學生對他答案的由來給出合理的解釋,進而使學生思維的嚴謹性也得到了培養。如此一來,“猜燈謎”由開始的一個字引出詩句,最后又回到了具體的歷史教學上去。在此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還能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之下,進一步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而應該根據具體的章節和內容適當拓展一些相關知識。例如,在進行歷史教學時,可以借助語文課程的相關內容進行輔助教學,詩詞歌賦、四書五經等都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4]。因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可以適當地運用語文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古詩、四書五經等進行鑒賞和閱讀。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另一方面能夠很好地把具體的歷史背景融入初中歷史的學習中去,弘揚傳統文化。
初中歷史教學對于傳統文化的融入,能夠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之下,能夠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并且使學生繼承和發揚光大傳統文化中的優良品質,造福社會和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