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娟
(福建省福清市宏路中心小學)
朗讀能夠培養學生領略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稱誦讀為“美讀”,他說:“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侯傳達出來。”“美讀”,就是有感情地朗讀吟誦課文,在入情的朗讀中達到與作者心靈相通的境界,感受審美對象的美。誦讀的時候,需根據文章的內容及自己的感悟采用不同語調,而誦讀的方式既可以是學生的自由讀,教師的范讀,也可以是學生齊讀或分角色讀。這需要根據文本抒發的情感而定。大體說來,情感低沉、纏綿柔緩的文章,宜采用個別讀,從而體會到節奏的陰柔美。而激昂、熱烈的文字,則宜采取集體誦讀,從而體會節奏的奔放美。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要重視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生與課文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梁,引導學生深入感悟,重現文本的美。
課堂中的很多“亮點”和“閃光點”往往就是發生在朗讀上。美讀課文是我們感受美、尋找美的重要途徑,對學生“披文入情”,正確領會課文內容的思想感情,并融情及物,陶冶情操有極大幫助,給人以美的愉悅和享受。
留白是一種藝術。在繪畫中,留白就是“恰是未曾著墨處,煙波浩渺滿目前”,給人創造了一種虛幻空靈的意境;在文學作品中,留白就是“于無聲處聽驚雷,于無風處覓魚蹤”,給人搭建了一個品味遐想的舞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留白處理,更能體現語文學科發展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常言道,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于無字處讀出字來”。我們的文本中往往會給孩子們留下許多充滿想象和詩意的空白世界,這些空白的世界里又時時洋溢出許多美的真諦、美的意境,需要我們引領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去填補,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太陽是大家的》這首詩歌里就有許多美麗的留白之處。在教學第二節的詩歌時,我抓住省略號,引導學生明白:這是表示太陽還做了很多很多的好事。接著,我告訴孩子們:“詩歌就是這樣,從不把話說完,留著給我們去觀察、去想象。我們的想象越豐富,對詩歌的理解也就越豐富。聰明的你們想一想太陽還做了哪些好事?”“她讓春天變得更加燦爛美麗。”“她讓迎春花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她讓柳樹長出漂亮的綠頭發。”……課堂上精彩紛呈,孩子們變成了小詩人,不斷想象并表達太陽可能做的好事,填補課文的藝術留白,不斷提升認識,激起美好的情感,更讓他們明白了太陽是大家的,是人類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
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平臺,隨時都可能發現意外的美麗風景,教師不斷面臨挑戰。要做一個充滿智慧的老師,善于捕捉教育契機,恰如其分地靈活引導,才能使師生在相互作用中進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靈的溝通,使每一個意外都轉化為課堂上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學生因之而體驗成長,教師因之而感受幸福。
一個春天的早上,春雨“沙沙沙”地下著。隨著上課的鈴聲響了,我如往常一樣踏進了教室。以往總會安靜坐好的學生,今日卻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著。“有什么好消息嗎?”我笑著看向了孩子們。“老師,我們在看春雨呢!”“老師,春雨跟秋雨不一樣!”“我剛剛摸到春雨了”……聽著他們興奮的話語,看著他們的眉毛、頭發上綴滿了晶瑩的小水珠。我靈機一動,立時宣布取消語文早讀課,大家一起去“賞雨”!“耶!老師萬歲!”“不過得有個條件,寫一篇關于春雨的作文。”“OK!沒問題!”孩子們歡呼著,如一只只快樂的小鳥。站在走廊上,他們都靜靜地看著,靜靜地聽著,對這平常從不注意的雨,今天卻把它當做美景細細地欣賞。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尤其是語文學科,文字有著無窮的魅力,在靜止簡單的文字背后包含著鮮活的人物、優美的景象、感人的情節,這對于讀者來說本身就具有無窮想象的空間。所以,如果在語文課堂中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那教學的效果將會是不言而喻的。
三年級下冊《荷花》一文中,一陣風吹來,“我”仿佛與花共舞;風停了,“我”仿佛與蟲共語。我在教學這部分想象時,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觀看完荷花圖后,我讓學生閉上眼睛,加上生動的配樂朗誦,隨著語言文字的描繪,運用移情想象,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這池荷花中的一朵,微風吹來時,隨風翩翩起舞……“白荷花,你看到了什么?”“青蛙在唱著歌兒贊美我的美。”“小鳥告訴我,它飛了很遠很遠的路。”“陽光暖暖地照在我身上,我在盡情地舞蹈。”……
總之,學生的美感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在成長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它需要每一位教師積極自覺地去實施和完成。讓“美”盡情地在語文課堂上綻放吧!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去發現它,感受它,創造它吧!
[1]孫玲莉.在課文“留白處”等待精彩: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留白藝術”[J].課程教育研究,2012(31).
[2]王萍.生成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群文天地,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