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云霞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濱海灣?。?/p>
在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習慣于采用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也就是說,教師會將閱讀文本逐字逐句逐段地進行分析和講解,學生也就在這種教師教學思路的影響下對文本內容進行理解。雖然說教師能夠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將教學任務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并且也能夠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閱讀思維和視野,不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的閱讀感受予以充分尊重,注重突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此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就是閱讀教學,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能夠在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中得到有效提高,為了能夠使學生的個性化教育意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得到培養,教師需要注重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強化。換言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自身情感融入個性化閱讀教育活動的開展中,并通過語言的形式將其表達出來,由此確保學生對其文本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體會。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豐富的生活閱歷,也不具備較為深刻的情感體驗,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文字的欣賞能力,甚至說,他們對于個性化閱讀并沒有準確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仔細輔導,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意識得到培養和提高。
在閱讀過程中往往存在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即為閱讀期待,也就是說,讀者會在對文本進行閱讀之前猜想其中的情景,由此會有一種閱讀要求形成,這當中也會將讀者的興趣愛好、欣賞水平等方面的信息體現出來。而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生活環境、學習特點、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導致他們的閱讀期待或者是閱讀需求都不相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文本閱讀興趣和文本理解程度。比如,在開展《七律·長征》這一教學內容時,有的學生會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種不懼艱難困苦的精神所打動,而有的學生則會被“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種堅持而取得勝利的精神所吸引。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閱讀期待進行充分利用,讓學生根據課文描述或者課文背景對其進行“游歷”,接著以自己的閱讀期待為前提對其閱讀內容進行選擇。學生能夠在這種主動閱讀的驅動下發現文本中的問題,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學生將自己所發現的問題大膽表述出來,這樣才能夠對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有清楚的了解,教師也能夠以此為基礎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計劃,整理、歸類學生提出的問題,提高這些問題的系統性和規范性,由此促進學生閱讀方向的明確,使學生的閱讀自信心得到有效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意義進行了解和掌握,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需要通過對文本語言形式來對其文本意義進行把握,所以個性化閱讀需要基于文本意義而開展。首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導向開展個性化閱讀。由于不同年齡時期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興趣愛好都不相同,所以,教師需要對其文本特點進行把握,并將其融入整體思維和分析思維的綜合運用當中,使學生的閱讀情感能夠得以被激發。其次,教師在個性化閱讀的開展過程中需要結合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以至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也都不同,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開展層次化的閱讀指導,對學生的知識經驗背景予以認可的同時,引導學生解讀閱讀文本。比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一教學內容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五壯士英勇犧牲奉獻的精神有更加深刻的體會,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深入研讀五壯士跳崖部分的內容,由此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五壯士不畏犧牲的崇高精神,提高學生的愛國意識。并且,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施呈現相關圖片或者影響,拓展教學知識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成效,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透徹地解讀閱讀文本。
綜上所述,個性化閱讀對于小學階段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夠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層地解讀閱讀文本,還能夠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水平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對其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完善和創新,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突出,并注重學生閱讀學習興趣的激發和提高,為學生構建更加寬松、自由的閱讀環境,從而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和魅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1]陳秀清.小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學探討[J].快樂閱讀,2013(25).
[2]王煒.個性讓閱讀更加精彩:關于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