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娜
(秦皇島市海港區崇德實驗學校,河北 秦皇島)
中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思維模式養成,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學生在這個階段主要進行基礎知識的積累,為以后的高等教育創造條件。同時也是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和鉆研精神養成的重要階段,針對中小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問題和特點,我進行了相關的研究,發現創課教育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很適合在我國中小學生中推廣。
我國自2010年以來,創課教育在我國高等學校中迅速發展,除了在高校中,創課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廣。我國現在中小學中的創課教育在硬件設施方面已經較為成熟,但是在軟件方面與國外還存在這較大的差距。一些老師并沒有徹底進行思想的轉變,依舊固守老舊思想。不能充分地利用物聯網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這就在源頭上進一步阻礙了我國中小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另一方面,制約我國中小學創課教育發展的是學校的管理思想,雖然現在我國提倡“創課教育”,但是很多學校都誤解了“創課教育”的內涵,以為運用多媒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夾雜一些課外資料的講解就是創課教育。真正的創課教育是鼓勵學生善于運用周圍的物體,進行創物,提倡分享,逐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現在中小學的相關教育人員,并沒有足夠重視這種教育模式,依然將學習成績作為評判一個學生的唯一標準。這也在進一步影響了中小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使學生對創課失去興趣,久而久之,“創課教育”便會在我國中小學生的課堂上消失。
“創課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創造性的教育模式,旨在通過鼓勵學生對周圍事物進行觀察,并自己動手改造事物來學習相關的知識,它不是一門課程,而是從低級到高級的一系列課程。創課教育的核心是創新與實踐,這是未來社會發展所必需的人才素養,但是這也是我國中小學生較為缺乏的品質之一。因此本著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模式,創課教育也就在我國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中小學展開了。中小學的創課教育與高等教育中的創課教育在內涵上也存在著較大的不同,高等教育的創課教育以創新科研為目標,力求取得新的科技成就。而中小學的創課教育則是注重“學、研、同”的統一。“學”就是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模仿能力,對周圍的事物進行相應的學習,掌握有關的信息技術,提高自己的眼界和知識儲備量,為之后的工作奠定基礎。“研”則是在“學”的基礎上對中小學生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它要求中小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能夠對相關的事物進行探索和思考,而不是簡單的學習。所謂的“同”是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協同科研能力,增強合作意識,這是一種學習的態度和思想,合作意識也是未來成功的必備思維。
針對我國現階段中小學創課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提倡采取“綜合性和開放性”的發展模式。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自我認知、自我鑒定,搭建切實可行的知識框架和網絡,將事實進行歸納和研究,使學生能夠進行自我調整,對事物研究保持足夠的熱情,擁有最好的學習狀態,注重與他人進行交流,杜絕“閉門造車”的現象,與小組成員進行合作達到共贏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校身為學生的引導者應該積極地促進創課教育的發展,明確創課教育的內涵,在實際學習中不單單重視學生的理論學習成績,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應該納入考核的內容。學習本身就是開放式的,中小學生對所有的事物都擁有足夠的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每一間教室都作為創課的實踐空間,讓學生利用高低不同程度的材料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學習實踐能力。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創課教育以其重視學生創新性和創造性而得到越來越多學校的重視,在實際的創課教育中,我們應該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深刻地領悟到創課教育的深層次內涵,針對現在中小學生的現狀,積極地進行思考,提高有關教育工作者的創新能力,通過不斷地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