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國
(山東省濟寧市第二中學,山東 濟寧)
對于我國教育改革而言,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了重要的目標之一。構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符合的核心素養體系,對于高中地理來講,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前瞻性和時代性,有助于地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更深入、廣泛地掌握好教學重點,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實現學科教學的全面發展。
高中地理這門學科具有比較強的綜合性,它包含的知識面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與此同時,與其他科目之間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1]。所以,全面性是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特點之一,在實現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高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更好地“消化”知識點,進而實現對地理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夠更好地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去。
實踐性是高中地理核心素養中的一大主要特點,也就是說在學習高中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更好地解決問題。在該背景下,作為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師,需要加大對其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其能夠將自身所學知識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并且在該過程中得到更深的領悟,進而促進其地理成績和相關素養的提升。
對于高中生來講,應該具備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與地理核心素養的本質這一特點,此特點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終身性的地理核心素養[2],作為高中地理學科教師,在傳遞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學習的地理知識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夠讓學生終身受益。
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是現在眾多高中地理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和現實生活并沒有太多關聯,很難提高學生的地理成績,所以,必須創造新的教學模式來代替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是新教學模式的特色之處,為了提高學生的地理成績,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實踐教學。例如:在教授“工業區位因素”一課時,為培養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教師讓學生應用地圖考察水產食品公司、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詳細位置再為其地理位置做出評價,與此同時,為學習導向型工業做準備。
方法比實踐更為重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目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自主學習以及小組討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慢慢被舍棄。課堂上,教師應在情境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討論,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技能和方法,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應根據地理科學的內在關系,引導學生把相關地理知識以聯絡圖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整體的、結構性的認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地理的時候,教師可以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如列舉一些生活故事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人類的出行和地理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人類在峽谷高山漂流用的皮筏、在冰天雪地乘坐雪橇,不論是出差、旅游天氣,環境決定交通方式,通過對教材的圖片的解讀形成正確的空間概念。
教學質量評估是檢驗教學效率的一種方式,但要如何評判教學質量,目前還沒有一致的標準。要想提升教學效率就要提高教學質量,所以,教學質量對于學生的進步來講尤為重要。比如,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會間接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質量,會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地理科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例如,在講課過程中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讓學生通過視頻、圖片等進行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所學知識。這種方法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教學質量的提升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能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現在信息技術發達,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互聯網等技術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講授地理環境問題時,書上的知識點大多是概念性的,學生很難掌握地理知識的多元化,通過多媒體技術在網絡上查詢知識點,教師不需要在課前做復雜的備課過程,在課堂上就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向學生傳遞要點,還可以學習一些新的知識,與此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達到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具體化才可以真正的實現,高中地理學科教學的主體表現則是地理核心素養,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設定好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結合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要求,有實效性地向學生展開提問,從而提升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實際應用能力,使教學的質量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