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靜
(青海省海西州茫崖行委中學,青海 海西)
我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時候,熱血沸騰,激情滿滿,每一節課都想上得充滿“儀式感”,課堂上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內容都設置清清楚楚。記得當時最費心思的就是如何在一上課就吸引學生眼球,利用精彩的導入,先聲奪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剛開始的熱情消散,很多時候上課變成了“例行公事”,更多的心思放在研究如何提升學生的成績上。然而,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春風似乎又把我吹醒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就像是新鮮的血液一樣,讓我整個人都變得輕松而新穎。“人生若只如初見”,我決定趁著改革的浪潮,找回我往日的“儀式感”,重新起航。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始終認為,好的導入,就像是一本書的序言、一首歌的前奏一樣,在不知不覺中吸引人深入其中,不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學生收心,而且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可見導入的重要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會根據教學內容、任務和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設置新穎而有效的導入形式和內容,抓住學生的眼球,撥動學生思維之弦,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來。
以下是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幾種導入方式,拋磚引玉:
“溫故而知新”,對于舊知識的溫習,不僅是對舊知識的強化與鍛煉,更是對新知識的引導和鋪墊。就語文教材來說,每一篇文章在整本教材中的位置,作用都是編者提前都設定好的,遵循著循序漸進的道理。教師在教學中,應深入挖掘兩者之間的結合點,順勢過渡,引出新知識。這樣,既能幫助學生鞏固、強化舊知識,而且還能為接下來的新知識做好鋪墊,構建知識框架,加強連接。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對于未知的事物都充滿好奇,也經常會問“為什么”。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巧妙地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在導入中設置一個趣味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注意和好奇,從而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去學習、去思考,這樣會讓課堂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如教學《大海的歌》時,在上課伊始,教師就可以提出這樣的提問:“同學們,你們看過海嗎?”很多學生說:“看過。”“那么你們認為大海會唱歌嗎?”“不會。”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但是老師說,大海會唱歌。”話音剛落,學生就議論開了,滿臉不信的表情,“怎么可能,大海怎么會唱歌呢?”教師微笑著說:“同學們,想知道大海為什么會唱歌嗎?它又是怎么唱歌的?下面就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在后面的教學中,教師圍繞問題展開教學,緊緊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憤悱”的狀態下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去探求知識。
所謂“揭題”,顧名思義就是揭開題目。在面對一篇文章時,最先看到的就是題目,而題目的陳述很多時候高度涵蓋了整個文章的內容。尤其是童話、寓言故事等體裁的文本內容。針對這樣的教學內容,最常用的就是揭題導入,從題目下手,進行簡單的分析解讀,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大致內容,了解重難點,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強調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真正的主人,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在導入環節的設置上也是一樣,教師要著重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圍繞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需求來進行導入方法的設置和內容的選擇。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我經常會將學生在生活中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或者生活元素搬到教室,采用情境導入的方式。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收獲知識,而且還能巧妙建立生活與知識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能力。
故事,伴隨著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曾經有一位教育家這樣說:“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一個充滿幻想和想象的階段,越是天馬行空,越是情有獨鐘。所以,他們通常都會對一些童話故事感興趣,因此,導入時就應該考慮學生的愛好,投其所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猜謎語是一種兼具趣味性和思維性的方式,謎語本身趣味性比較強,而想要猜中謎底,需要學生花一段時間思考。在語文課堂上,利用謎語導入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他既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還能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思考,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狀態。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課堂導入,只要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就是好的導入方法。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做好課堂導入,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