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二中學校,山西 太原)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都會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而在這一方面,合作學習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對學生的生物學習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開展合作教學時,教師需要先明確自己的角色,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認識到自己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輔助者以及引導者,學生是學習中的主體。只有當教師認識到這一點,才會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合作學習的開展往往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所以教師需要提前做好小組分組的工作,即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小組,然后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去討論問題或者完成任務,使他們在相互交流之中得到進步與提升。那么在小組分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均勻分組,要確保各小組的實力均勻,切勿將學優生分為一組,或者是將學困生分為一組,這樣會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此外,在分組之時,教師需要對小組的人數進行規定,一般在4~6人為最佳,并選擇一位同學擔任組長,負責組內的相關事宜。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為學生設計一個科學合理的學習任務。一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課前準備,也即是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2)課堂教學,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相應的問題,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之中,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3)課堂評價,也即是在學習任務結束之后,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使各小組能夠了解自己的優缺點,進而加以改進。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那么勢必會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欲望,能夠提升學生的生物綜合能力。而要想實現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以了解他們的發展需求。在學習生活中,教師要承擔起家長的責任,多關心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溫暖。這樣一來,就有助于構建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后期的生物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此外,教師還需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通過多媒體教學,或者通過情景教學法等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開展合作學習主要是為了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使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提高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對學習的重點、難點進行總結,然后為學生制定一個較為完善的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完成所設計的任務。這樣一來,學生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之中,就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能夠取長補短,吸收其他同學的優點,這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意義重大。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然而,運用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學習,使學生在相互討論中能夠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極大地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意學習生物,而不會像以前一樣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述的知識。此外,合作教學能夠讓學生將課本上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著較大的作用。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學理念較為落后,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進而使得教師的教學效率大打折扣。但是,教師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進行探討,這有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變以前的被動學習為如今的主動學習,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這樣一來,就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生物學習水平的提升。而如果教師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就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使學生在合作討論中提升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