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第二幼兒園 豆 靜
民間游戲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形式多樣,群體性極強,適合成為幼兒園活動的部分。近年來,幼兒園活動的內容不斷改革,正在尋求更適合幼兒健康發展的活動。而民間游戲,顧名思義來源于民間,是老一輩人們總結和流傳下來的娛樂活動,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起到了促進作用,把民間游戲作為幼兒園活動的課程資源,將促進幼教活動得到更好的發展。至此,該如何將民間游戲更好地運用到幼兒園活動中,這是本課題探討的內容。
民間游戲源于民間,分散在全國各地,時代在不斷變革,很多民間游戲已經鮮少聽聞,有的甚至已經失傳了。要完成民間游戲的搜集,必須要通過各個渠道進行,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僅是家長和幼師的責任,更是社會和國家共同關注的重點,要完成民間游戲的收集,應該動員社會公眾的力量,號召全民一起收集民間游戲,并通過網絡進行搜尋,讓全民關注到民間游戲的同時,更關心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以及成長。對民間游戲收集完成之后,需要進行匯編成冊,民間游戲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描述,而且很多民間游戲內容會比較陳舊,由此對收集來的民間游戲先進行分類,把不同地方,不同類型的游戲分成不同類別,其中分類的同時,對陳舊的民間游戲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進行改編,最后匯編成冊,把民間游戲系統合理地運用在幼兒園活動中。
體育活動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主要活動,幼兒園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除了游戲以及活動之外,沒有其他鍛煉身體的途徑。幼兒的年齡集中在3~6歲,不適合激烈的體育活動,根據幼兒這個時期的身心特點,要吸引幼兒的注意,促使幼兒進行體育活動,游戲是體育活動的首選。民間游戲豐富多樣,有活潑好動的,也有不耗體力的,幼師只需提前進行游戲設計,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最終選擇一個既能鍛煉身體,又能讓所有幼兒進行體育活動的民間游戲,比如“老鷹抓小雞”“跳房子”等游戲。并根據幼兒園課程安排,把這項民間游戲作為短期內的一項體育活動,除控制游戲時間之外,根據不同的季節更換不同強度的民間游戲,給予幼兒更多身體上的鍛煉。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對游戲的興趣以及接受程度都不一樣,幼師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年齡的幼兒進行分析,并設計不同的民間游戲,讓幼兒能夠快速接受并進入游戲當中,獲取新的樂趣。近年來,在幼兒園活動中,混齡教學改革已經滲入到各個幼兒園,幼兒混齡游戲已經成為幼兒活動的重點項目。幼師可以根據每個幼兒的情況,動靜結合,讓年齡較大的幼兒帶動年齡較小的幼兒開展民間游戲,活潑好動的幼兒帶動安靜沉穩的幼兒,團體協作,共同參與游戲活動,在幼師精心設計的游戲內容之下,幼兒得到游戲樂趣的同時,還收獲了友誼和團結協作的意識,幼師的教學活動也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民間游戲對于老一輩的教師并不陌生,但在幼兒的眼中,這又是一項新鮮而又充滿樂趣的游戲,并且很多游戲是有難度的,幼師要指導幼兒進行民間游戲活動。民間游戲來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幼師對幼兒園活動中的民間游戲要有充分的了解,提前體驗民間游戲,檢驗其可行性和要領。在帶領幼兒進行民間游戲的時候,仔細講解相關的玩法,并和老師或者幼兒進行演示,吸引幼兒的關注。游戲過程中,幼師要及時指導幼兒進行正確的游戲,給予幼兒進行游戲的勇氣以及信心,才能發揮民間游戲的最好效果。寓教于樂,教會幼兒新游戲的同時,傳授他們民間游戲的由來,教會幼兒文化傳承的必要性。
民間游戲雖然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運用在幼兒園活動給中,也可以進行創新和改編。很多傳統文化的傳承,都會經過后人的創新改編。幼師了解幼兒的身心情況,可以根據幼兒以及當地的風俗習慣對民間游戲進行改編,并運用到教學當中。幼兒階段的孩子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師對幼兒進行民間游戲進行指導時,鼓勵幼兒進行游戲改編,更能得到幼兒對游戲的喜愛,并使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鍛煉,促使幼兒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民間游戲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帶來了娛樂和教育的重要意義,幼兒園以及幼師應充分利用民間游戲進行幼兒教育,寓教于樂,在傳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帶給幼兒更好的教育,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