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小學 錢曉萍
運算是小學階段數學課程的一條主線,也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素養之一。除法和加法,減法,乘法并稱數學的四則運算,其中最難學的當屬除法,在教學實踐中,數學老師也對其重點關注。除法和其他三種運算相比較,運算過程復雜,書寫格式獨特,除法運算時先要進行估算和試商,除法的豎式運算中還需要進行乘法和減法的運算,對于小學生來說,它是一種復雜的混合運算,學生在計算時容易出錯。
1.學生在試商時,豎式商的書寫位置出錯,導致商的末尾多零。
2.學生在試商時估算不足,商小了導致余數大于除數,這是除法豎式計算中普遍存在的錯誤。
3.書寫格式。學生受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影響,將商與除數相乘,而在商是一位數時,這種錯誤則暴露不出來。
4.遇到被除數不夠除時,商中漏寫0。
5.余數末尾不寫0。學生在解題時已經學過了商不變的性質,在做題時多將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縮小10倍以求得商,但是余數的末尾又往往不寫零,從而造成計算出錯。
6.豎式運算進退位錯誤。余數不為零,并且在部分商與除數相乘的過程中需要進位,并且在用所截除數與部分商和除數乘積相減的過程中需要退位,由于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除法運算上,這使得原來在加減法計算時出現的問題反而暴露出來了。
1.對除法公式的盲目套用。錯誤地去掉除數和被除數的全部小數點,將其改為整數除法。這是學生將商不變規律和小數除法相混淆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是學生沒能理解透徹兩者的算理,只看表面就盲目套用公式所致。
2.計算技能不過關。除法運算集乘法與減法于一身,試商后常出現乘錯減錯現象,好多學生商與除數相乘會乘錯,豎式中間兩數相減會減錯,遇到連續進退位加減時更是錯誤百出,這是學生的計算技能不過關所致。
3.算理理解不夠深入。有些除法習題商中間常會出現0,而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遇到被除數不夠商時,不及時商0而是在余數后添0再除,這種錯誤在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商中間出現0的除法”的運算規律。
1.弄清算理,以理馭法。
在除法運算中,老師要精心設計課程,圍繞教材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施教,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方法的原理,明白算理和算法之間的關系。例如,在進行144÷12除法計算時,數學老師不妨在課堂上設計情景教學,把學生分成三組,每組提供144根小棒作為活動材料,讓學生動手把它平均分成12堆體驗分堆的過程,然后與豎式筆算結合起來,有學生說這樣分:“先將14捆平均分成12堆,每堆1捆”,剩2捆時,結合分的過程,在豎式的十位上商1。如圖1所示。然后強調余下2個十后應該怎么辦:當學生說“再將剩下的2捆打開與4根合并也就是2根,再繼續分,每堆2根”時,引導學生在豎式的個位上商2。如圖2所示。
圖1
圖2
通過實物情景教學,讓學生動手操作并進行計算,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理解豎式除法中所涉及的數學原理,弄清老師強調“要書寫分層”的必要性,了解“除到哪一位商就到哪一位”的數學程序性和“不夠除補零”隱含的道理,使學生深刻領悟豎式除法的數學本質。
2.抓住本質,用活教材。
豎式計算是除法運算中的一種方法,但不是唯一的運算方法,數學教學中習慣于運用豎式算法,那是因為豎式計算明顯優于其他的計算方法,被老師普遍采納而成為除法教學的版本,不過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在運算過程中常會有奇思妙想的算法,雖然不符合教育規定的學習內容,但我們也不能稱之為錯誤,數學老師對此更不能一味地否定,而因琢磨透學生的算理和含義,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給予肯定,在此基礎上指出學生算法上的不足,讓學生自己和豎式算法相比較,領悟除法豎式的優點,也不滅他們繼續探尋其他算法的雄心,這種正面的引導,讓學生意識到數學計算方法的程序性,從簡約的數學表達中發現深層次的數學美,提升學生熱愛數學探研數學的積極心。
3.方法合理,耐心檢驗。
生在除法豎式計算過程中,書寫要規范整齊,數字要寫在對應的行列上,這是做題的正確方法,也是避免錯誤的關鍵所在。另外,在做題結束后,數學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后的檢驗,往往好多錯誤是在題后檢驗時發現的,例如:對于不能整除的除法,運算結果應該是余數小于除數,學生在計算完畢后回看自己的計算結果,如果余數大于除數就是錯誤的,學生就能及時糾錯,提高做題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