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健力寶中學)
在新課程教育理念指導下,很多教師都逐漸認識到,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不能一味地為學生灌輸理論知識,要積極組織其開展靈活多樣的“活動式”教學活動,為其提供更多獨立思考、探究的機會。進一步鍛煉、培養其運用數學思維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其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也推動初中數學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
為了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效率的進一步提升,教師應積極挖掘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素材,要盡可能貼近學生日常生活,通過有效改編、整合與調整,為“活動式”教學提供豐富素材。而要想實現對素材的有效挖掘與科學利用,其教師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蘊,能夠通過搜集、挖掘和提煉來為“活動式”教學活動的高效組織提供有力支持[1]。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中點四邊形的相關知識點時,就可以引入這樣的生活素材:“學校要在實驗樓前選擇一塊正方形的空地種植四種不同的花,強調這四種花要擁有相同的種植面積。如果學校要將這個任務分配給大家,大家是否能夠利用四邊形的相關知識來做出科學的面積分割,是否能夠選出最美觀、實用的分割方法?”在提出這一問題后,學生紛紛通過測算、推演以及繪圖與實地考察等多樣化方法來制訂分割方案,并懂得從美學、經濟等角度來比較幾種方案,最終選擇最適合的方案。通過加強教材內容與生活素材的有機整合,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參與熱情的全面激發,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數學、生活的距離,也能夠增加生生之間的探究、合作機會,進一步拓展其發散思維,使其能夠在此過程中積累更多科學、適合的學習方法,以及問題解決方案。
初中數學教材中涵蓋的很多知識都需要通過學生實際操作來獲取,對此,教師可以加強一系列教學實踐活動的組織,積極鼓勵學生結合具體情況,借助相應手段來開展一系列實踐操作,全面調動其思維、各個感官,在實踐操作中積累更豐富的知識信息。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學生之所以會進行實踐操作,主要是為了將大腦的整體思維活動通過形象直觀的活動來呈現。為此,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拓展出理想的思維空間,構建出更適合的活動平臺,加強示范與指導觀察,以此來促進“活動式”教學效果的大幅度提升[2]。
比如,某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圖形變化的相關知識點時,就指導學生進行展開、折疊的實踐操作,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操作中,逐漸發現、掌握圖形變化規律,積極鼓勵其開展更深入的思考探究。同時,在完成各項操作之后,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也能夠使其對圖形知識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又如,為了能夠讓學生對立體圖形的主視圖、俯視圖以及側視圖的相關知識產生透徹理解與準確把握,就可以引導學生從三個方向來觀察實踐操作,讓其一邊操作、一邊觀察總結,以此來不斷優化活動教學效果。通過實踐操作活動的科學組織,不僅有助于課堂教學環節與成果的優化,也能夠在進一步鍛煉、拓展學生實踐操作、探究能力的同時,為其下一階段的學習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對于“活動式”教學課程來講,教師通常都不需要再通過情境創設來導入新課程與新知識,主要是因為在設計、組織“活動式”教學活動過程中,不論是教學核心還是授課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再加上數學教學內容并非是都可以通過情境創設來導入的,其中很多內容自身就具備相應的游戲、活動性質,對此,教師就可以在活動課堂中進行教學情景的恰當構建,以此來全面調動學生學習、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3]。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平面鑲嵌的相關知識點時,就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考:大家是否有注意過學校廣場是用哪一類、哪種形狀的石材鋪設的?我們常見的地面鋪設是正方形地磚,少數是長方形的,有些也會運用六邊形等一些富有藝術性形狀的地磚,在此背景下,應該怎樣進行鋪設面積以及使用地磚的數量的計算呢?
此外,在進行活動課作業布置中,教師應對多樣化、選擇性以及具體和抽象等原則做出綜合考慮,積極采用總結型、實踐型等靈活多樣的好活動課作業形式,以此來全面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進而獲得更多的新知識鞏固、探究效果。
綜上所述,廣大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中應充分認識到,加強“活動式”教學,在全面調動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優化授課環節與成果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不同階段的授課內容與培養目標,運用“活動式”教學策略設計,組織更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
[1]施美霞.引入活動課教學策略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效果[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4):23.
[2]盛陸飛.淺論新課改下初中數學“合作:互動式”教學策略的運用[J].數理化學習,2014(5):30.
[3]楊天明.抓住整體特性開展有效教學:淺談整體性教學策略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1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