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濱江中學)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課程的價值之一表現為“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只有當學習者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時,才能使整個學習過程積極起來,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當下,我國基礎教育的環境不太理想,教學處于強大的升學功利場中,物理教學也一樣,唯教學觀導致了課堂教學的異化:物理知識的建構過程被濃縮了甚至消失了。前人在探索物理真知的過程中形成的學科文化更是難以尋覓,這些異化的教學現象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降低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這些現象應該改變!教師可以做出自己的努力,筆者以為,物理教師應有這樣的課堂教學追求,讓學生喜歡自己的物理課!筆者通過大量的聽課、評課和上課發現,物理教學中最易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是“猜想”和“實驗”兩個環節,前者處理不好,后者再有趣也是徒然。把這兩個環節處理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真正被激發,學習主動性才能真正被調動,學習主體性才能真正被發現。本文就這兩個環節闡述了筆者的一些觀點:
一次教學研究活動中,聽了L老師的一節示范課《液體的壓強》,所用教材版本是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下面幾個“猜想”過程中的教學片段以及L老師的處理方式:
教學處置1:在L老師提出“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的問題后,A同學做出了“液體內部壓強大小與液體的重量有關”的猜想。L老師對此的處理是:示意A同學坐下,對其猜想不置可否,轉而面向其他同學尋求想要的猜想。
教學處置2:未處理A同學的猜想之后,L老師開始說了一大段精心準備的用于“啟發”學生思維的話。在此“啟發”下,B、C兩位同學“順利”做出了“液體內部壓強大小與液體深度有關”和“液體內部壓強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的猜想。對此,L老師給予了高度肯定。
教學處置3:在L老師肯定B、C兩位同學時,A同學執著而冷靜地舉起了手……對此,L老師的教學處置是“示意放下”,進一步對A同學本應判為“理性”的猜想做出了態度明確的否定。A同學此時表現出了想要發言的強烈意愿。L老師給予“安撫”,并建議A同學課后思考,以免“耽誤”教學進程。
多數教師通常會犯類似的問題,他們給出的解釋為:這樣會延誤教學活動的進程,進而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達成。筆者認為,這不能成為扼殺學生思維的理由,對此,有以下幾點個人體會:
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相應教學活動的處置,其最基本的原則是:不應該傷害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
2.探究式教學活動的“猜想”環節,本應該放飛學生的思維,而不應借“規范學生的思維模式”而設“套子”讓學生鉆。
教學活動中,尤其是“猜想”環節中難以把握、難以處置的問題,也是考量教師職業素養的敏感問題。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學問,而在于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實驗無疑是最行之有效的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物理實驗課具體來說分兩種:一種是正式到實驗室去做的,全體學生都親身參與的,運用專業實驗測量儀器的實驗;另一種則是在課堂上用以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直觀感和形象感的,以老師演示為主,學生嘗試為輔的課堂演示實驗。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由于課堂演示實驗主要是由老師進行操作的實驗,所以在過程把握上要注意,切忌將學生冷落一旁,自顧自地演示、講解,事實上,當老師做演示實驗的時候,臺下的“小觀眾們”都在用期待的眼神看著呢,后排的學生也會因為害怕錯過什么“大事件”而半蹲著看老師演示,這其實就表明學生對實驗有著很濃厚的興趣,此時老師可以讓學生適當參與一些簡單的、危險性不高的實驗,只有通過和學生的互動,才能使實驗課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當然,我們也不能很直白地用實驗去吸引學生,短期內也許有效,但長遠看來,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可以把實驗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先創設一個情境。一個好的情境創設,能夠很好地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問題不會感到陌生。筆者通過大量的教學活動,總結有以下幾點:
1.鼓勵學生多動手,通過積極參與帶動理性思考。
2.激發學生求知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其探索物理規律。
3.有效利用多媒體,通過大量的實例為實驗添磚加瓦。
物理課堂上很多物理知識對學生而言都是陌生的,甚至是沒有聽說過的。通過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多種多樣的新技術,能讓學生進一步對物理產生興趣,也為接下來的實驗部分提供了好的保證。而且,很多課堂上無法完成的實驗,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彌補了課堂實驗的不足。
教師的專業發展,決不能僅僅在教學行為的運作技能上下功夫,還應該注意針對教學行為的運作內容、學科知識,做高層次、高品位的修為。作為行為者的教師,在其自身的專業發展的相關運作時,切忌漂浮于高空中的純理性的夸夸其談,而應該落實在自己踏踏實實、實實在在的職業行為操作過程中。把物理課變得有新意、有美感、有品位、有韻味,切實提高物理教學質量,讓學生喜歡物理課。在此,筆者由衷地希望廣大同行都有這樣的信念和行動。
[1]劉炳昇,李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8年級下冊[M].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出版,2007.
[2]張楚延.課程與教學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