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學分校)
初中化學教學有一個現象——學生剛開始學化學時興趣度特別高,被奇妙的化學現象所吸引,愿意去探尋化學的奧秘,這一階段,教師就算不采用激趣的策略,學生也學得較投入。但隨著課程的深入,學生又會對化學產生厭倦感,興趣度直線下降——除了個別對化學興趣較濃厚的學生,大多學生越學越沒勁。我們在教學中注意了學生興趣的調動,但為什么學生的興趣卻逐漸消退?
有兩個原因。一是教師采用的激趣策略缺少變化,學生在適應之后,興趣度下降;二是激趣策略缺少持續性,教師以為已經把興趣激發出來了,就沒必要每課都進行興趣調動。因而,我們需要對激趣策略進行豐富、調整,使學生對激趣策略保持新鮮度,從而保持興趣的持續性。
化學教學引趣,既要有細致的設計,也應有隨機的激發。教師不應覺得只有經過精心設計的才是引趣的“正規軍”,而其實,受精力、時間限制,不太可能在一節課中使用多次較系統的引趣法。大多時候,教師還應在教學中“隨機”挖掘趣味性的內容,作為學習興趣的持續推力。這種“隨機”大多不是教師在課堂上的靈光一現,而是以對教材內容的深度把握為基礎的。
這種引趣策略,雖然“小”而“散”,但卻“多”而“巧”。比如,講“自然界的水”這一課,教材第一句話是“水是我們熟悉又陌生的物質”,這時,教師沒讓學生翻開課本,而是指著一位學生說“請你閉上眼睛……來描述一下你同桌的長相”,那位學生閉著眼磕磕絆絆地表述,其他學生邊笑邊評價——“你還能說出他的家庭情況嗎?”那個學生睜開眼,搖頭說“不知道”。“有時候,我們對自己熟悉的事物充滿自信,經常說了如指掌,但看來不是那么回事——今天我們要學的內容,比你的同桌還熟悉。水!你確定對它了如指掌?”
后面在做干燥燒杯里燃燒氫氣產生水的實驗前,教師說“大家都知道冬天窗戶上會出現冷凝水,但是不是只有冷的情況下才出現這個現象?——今天就來打破你們的經驗!——見證奇跡的時候到了!”
可以說,教材中處處有趣味,就看教師有沒有引趣的意識和幽默的“細胞”。這種隨機趣味教學,不生硬,不做作,有持續性,給學生的感覺是“這個老師真幽默”。
很多化學教師在帶領學生做實驗時,往往不敢向“引趣”上想,因為化學實驗嚴謹性強,稍微操作有誤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教師也怕學生出現問題,發生一些危險,所以,化學實驗時,教師一臉嚴肅,千叮嚀萬囑咐,隨時掌控學生的實驗。學生在緊張的氣氛中進行化學實驗,一怕出現危險,二怕被老師訓斥。這樣,本來神奇有趣的化學變得冷漠無趣——學生盼著趕緊結束,哪有探究的欲望?
確實有些實驗是有一定危險性的,但對于初中化學來說,并沒有那么可怕。而且,只要準確把握實驗的原理,教師完全可以控制實驗的安全性。因此,我們同樣可以采用一些引趣的設計,讓化學實驗妙趣橫生,成為吸引學生的一個抓手。
比如,在講到酸堿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每人發一張小白紙條,每組同學發一瓶酚酞試液和一盒棉簽,故作嚴肅的表情說:“今天,我們來進行一次小測驗,把答案寫在剛發的小紙條上。”學生緊張地看著前面,等教師出題。可教師沒了下文,大家大眼瞪小眼,有學生說“老師,你出題呀!”“已經給你們試卷了呀!”學生一臉的問號——教師拿起一張白紙,用一個蘸了酚酞試液的棉花球在紙上一擦——紅色的試題奇跡般地出現了!學生的興趣一下就被引了出來,紛紛拿起棉簽蘸試液在紙上擦。
現在,大多學校已經普及了現代化教學工具,多媒體、電子白板、計算機、網絡,都已是常態化的教具了。這些教具,不僅能為教學提供更多樣的形式、手段,而且也可以在引趣上發揮獨特的作用——這一點,確實是有很多教師沒有注意到的。
比如,在講“燃燒”這一課時,教師使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實驗情境的初衷是為了在保障學生的安全下向學生傳遞知識。但在這個前提下,為什么不能把課件做得有趣一些呢?比如,教師將消防隊員滅火、油鍋著火時滅火等場景換成更接近初中學生興趣的動畫片或影視大片。這些資源在一些經典的動畫中、影視中可以方便找到,比如“熊大熊二”“貓和老鼠”這些動畫片,里面也有不少森林滅火、生活滅火以及一些“故意縱火”的場景,也能準確地表現燃燒的原理和滅火的技能。這些視頻對學生的吸引力要比通常生活災難的視頻強烈得多,學生在愉快的心態下同樣掌握了相關知識。
以上探討了三個初中化學教學引趣的策略。其實化學是門奇妙的學科,引趣的策略可以無限挖掘。需要注意,引趣的關鍵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態的關注度、對教學內容的深度把握和一顆“幽默”的心。
[1]郭亮.初中化學實驗的趣味設計[J].南北橋,2017(1):175.
[2]浦雄偉.淺談初中化學課的趣味教學法應用[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4,21(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