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琰琴
(甘肅省白銀市教場小學)
學校評價學生是學校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一環,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評價學生體系的建設是保障和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國內教學實踐和探索的重點領域之一。在新課標改革的要求下,教師的角色已經從“傳道、受業、解惑”者的角色轉換為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引路人的角色。學校的職能角色也應該相應的發生轉變,不再是以成績論成敗,而是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構建一個公平、良好的學習環境。
新課標改革要求學校完成自身角色的轉變,從以往的只注重學生的成績發展,轉換為注重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學會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校評價學生標準的制定既是一個批判繼承傳統歷史經驗標準的過程,又是吸收外國先進學校評價標準的過程。考察了國外學校評價學生標準體系的構建過程及內容,雖然它們代表著不同的國情和歷史語境,但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國外評價標準普遍聚焦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這一方面,這也體現了現代主張“公平、平等、合作、人本”的價值訴求。
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環。全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是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不僅僅是學校改革的必然需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要、教育本質的回歸。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過程中,學校教育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學校評價學生在引導學校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全面發展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借鑒國外先進學校的評價體系對我國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價值。
以往我國長期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學校對學生的評價往往聚焦于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全面發展?,F在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要求尊重學生的個性,了解學生的多元需求,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參考國外關于學校評價學生體系的發展狀況下,為我國學校評價學生標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在新課標要求下,學校要擺脫以往的定位,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叭吮?、公平、公正”的教學理念要求學校關注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不是學生的成績。學校要想朝著這種“人本、公平、公正”的教學理念發展,必然離不開一定的學校評價學生的體系的監督和指導,以免學校在實踐的過程中偏離原先的辦學宗旨。因此要想為學生營造一個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良好學習氛圍,首先學校要重新定位評價標準和價值選擇。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是學校教育的本質的回歸。學校通過評價手段關注學生的多樣化需要、促進學校對學生發展的有效關注,學校評價學生的體系必然要體現以生為本的價值選擇。在當今社會,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體現在軍事、經濟、文化、政治等眾多領域,而這些競爭最根本上是人才競爭,人才競爭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競爭的基礎。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表現在外部的特點、智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所具有的天分、稟賦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每個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個體。正是基于人才競爭的激烈和每個人個性的不同,加之學校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關鍵場所,因此學校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獨一無二的潛能。學生只有在學校接受這樣的教育,才能成為國家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國家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教育改革的聚焦點是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是學校評價學生標準的出發點。因此,如何構建學校評價體系就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環。首先,學校要重新進行辦學定位,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放在學校教育的首要地位。學校既要關注學生的成績,也要尊重學生的多樣化發展需要,注重學校的個性化發展。其次,學校評價學生標準的構建是學校評價體系的基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包括心理健康、實踐能力、道德表現等幾個方面。學校評價學生標準的核心是尊重學生的全面個性化發展,制定合理的評價指標是學校評價體系的制度保障;高質量的學校教學團隊的建設是學校評價體系的制度保障;課堂評價體系的構建是學校評價體系的重要內容。最后,學校評價學生體系需要一定的保障機制才能順利運行。保障機制不能依賴學校內部的自評體系,還需要與外部的評價體系相結合,兩者相結合才能真正促進學校評價體系的構建。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推進,學校要轉變自身的職能,聚焦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尊重學生的多樣化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學校評價體系的構建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
[1]鐘櫻,周剛.改革學生評價 促進學生發展:中國教育學會成都市青羊實驗學校學生評價改革初探[J].中國教育學刊,2007(3).
[2]鮑銀霞.聚焦學生發展:現代學校評價的價值訴求——基于國際中小學校評價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