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霞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北街小學)
漢字是文化的符號,是民族的印記,更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驕傲。說好中國話,寫好中國字,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歷史使命。漢字的書寫應該從小抓起,小學生規范書寫漢字,不僅要學習寫字,還要注重寫字的質量,更好地傳承優秀的中華文化。如何更好地規范小學生的文字書寫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漢字書寫興趣,激發學生熱愛漢字的內生動力,學生能積極主動地練習漢字的書寫,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平時授課時,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寫字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漢字書寫的真正美感,認識漢字字形演變的歷史,了解更多關于漢字的歷史文化知識,甚至可以多給學生講講有關漢字的有趣故事等等。比如: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講些有趣的漢字故事:兒子:“爸爸,簡化字的‘會’字怎么寫?”父親:“人字下邊一個云字。”兒子:“為什么?”爸爸:“在開會的時候,別人怎么講你就怎么講。”再舉例:張科長時常會將字寫錯,也常會念錯音,鬧了好些笑話,卻從不虛心學習。有一次,單位開總結大會,他把馮書斌念成馬書斌,惹得哄堂大笑,他估計又是念錯了什么。秘書提醒道:“還有兩點呢!”胡主任意識到錯誤,又擔心失面子,便板起臉說:“大家不要笑了,少兩點也沒什么關系嘛!都是革命同志,何必在乎這一兩點的?”有一次,北方外族發兵要進攻中原,派人送來一張“戰書”。皇上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解得此謎。皇上無計可施,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有個叫張陽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張陽上殿。張陽指著戰表上的四個大字說:“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辦?”張陽說:“無妨,我自有退兵之法。”說著,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外族的領兵將領,以為是中原不敢應戰,可是拆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原來,張陽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一筆后,變成了“未必敢來”。通過這些教學手段,相信學生會更加喜歡上漢字,對漢字產生更加積極的認識,進而熱愛漢字,努力把漢字寫好,人人寫得一手漂亮的漢字。
俗話說:字如其人。能夠書寫一手規范、工整、漂亮的漢字,不僅讓人刮目相看,讓人精神愉悅,而且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書寫漢字體現的是一個人對于美的理解和追求,是學校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漢字結構自成體系,集形、聲、意等多種特性于一身。漢字具有的筆畫偏旁、間架結構,體現在字形、字體美感等方面。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是應該具備的基本態度。寫好漢字,必須要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包括寫字的姿勢和執筆方法,看似不重要的小細節不但會影響書寫的效果,而且還會引起近視、斜視和脊柱彎曲等一系列不良問題。正確的坐姿是寫好漢字的首要條件:抬頭挺胸、正襟端坐、平肩直背、左手扶紙、右手握筆、雙眼距紙面一尺左右。關于執筆方法:用右手的拇指、中指的側面和食指的指肚從三個不同的方向握住筆桿的下端,形成合力。手腕和小指自然放置,形成穩定的支撐。在寫字前要檢查自己的坐姿和握姿,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將會受益終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為人師表,要做好示范。平日要嚴格要求自己,寫的一手好字。在工整、規范、優美上下工夫,練好寫字功。所以,教師在平時授課時,板書書寫一定要認真、規范、工整,為學生樹立榜樣。在指導學生練字時,一定要嚴格要求,在筆畫順序、字體結構上嚴格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注重身教重于言教的傳統,帶頭把字書寫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人人寫得一手漂亮的中國漢字。教授寫字的教師,本身就應該寫得一手好字,這樣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地影響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教師的引領、帶動下將中國字越寫越好。
總之,只要教師努力鉆研教學業務,充分激發學生寫字的濃厚興趣,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的寫字水平,在平時的習字練習中,嚴格要求學生注意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規范書寫漢字的筆畫順序,注意漢字的結構和布勢,養成良好的漢字書寫習慣,就能使學生的寫字水平取得大的進步,人人習得一手漂亮、工整、規范的中國字。
[1]陸麗敏.提升學生寫字的幸福感[J].文學教育(中),2014(5).
[2]孫影.規范寫字,讓美在筆尖流淌[J].新課程學習(上),2014(5).
[3]曹國鋒.培興趣 抓習慣 讓寫字教學更有效[J].成才之路,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