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娟
(山西省大同市實驗小學)
小學美術課堂中融入民間藝術是新時期小學美術教學創新優化的重要內容,也是體現小學美術教學實踐性和綜合性的重要途徑。民間藝術走進小學美術課堂,需要教師從多個方面做好教學融入工作,從而保證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現。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是民間藝術走進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實踐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從教材方面來說,小學美術課本上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民間藝術的融入比較困難,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能夠豐富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的民間藝術素材。從美術教學手段來說,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則能夠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參與興趣,有利于融合效果的優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小學生展示民間藝術的相關視頻,如剪紙制作視頻、陶罐的制作過程等等,通過視覺、聽覺、感覺刺激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當然,有條件的課堂還可以引導小學生對照著視頻進行現場作品制作。例如,在“陶泥的世界”這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陶瓷的發展、意義、歷史地位等展示出來,而且還可以找一些陶泥的制作視頻,讓小學生對照著視頻進行動手實踐,通過這種方式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在動手實踐學習的過程中還能夠加深對“陶瓷”的認識。同樣的,在“元宵節的掛彩燈”這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為小學生展示元宵節的習俗、彩燈的制作等等民間藝術內容,然后引導小學生制作“簡易的彩燈”,通過這種方式讓小學生更加了解民間藝術,有利于民間藝術的傳承。
民間藝術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民間性、群眾性,承擔的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優秀傳統和道德品質。從民間藝術的這一深層次涵義來說,讓民間藝術走進小學美術課堂不應當僅僅局限在民間藝術知識的教學方面。因此建議小學美術教師帶領著小學生走進當地的博物館、民俗館、美術館、民間藝術收藏等地方去實地、切身地感受一下民間藝術。在參觀的過程中,要注重民間藝術品的意義講解,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是比較有限的,單純地讓小學生欣賞作品是很難體會其中蘊含的重要意義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多講解、細講解。當然,教師也可以邀請當地有名的民間藝術家給小學生上一堂生動的民間藝術課程,讓小學生與民間藝術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對話,這樣也能夠讓小學生更好地了解民間藝術。例如,“陶泥的世界”這節教學內容,有條件的教師就可以邀請當地著名的陶泥手工制作者來給小學生上課,深化小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理解和感受。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向某些民間藝術傳承者發揮遠程教學的邀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拓展民間藝術進入小學美術課堂的途徑。
民間藝術在生活實際中處處存在,這也是民間藝術的根本魅力所在。因此建議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將民間藝術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很多民俗節日,如春節、元宵、端午等節慶活動,教師在小學美術課堂上就可以進行關于相關民間藝術的教學。如春節期間的春聯、元宵的彩燈、端午的粽子等等,這些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的實際就是教師開展民間藝術教學的素材,小學生對這些事物并不陌生,小學美術課堂中關于民間藝術的教學也不會特別困難,從這一點出發,教師就可以為小學生講解一些簡單的春聯知識、掛彩燈習俗以及各地粽子的區別等等,這樣還能夠更好地吸引小學生參與到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當然,除了這些節慶活動之外,小學生身邊很多的事物,如衣服的設計、用的餐具(瓷器)等等,這些都包含著豐富的民間藝術素材,也都是教師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民間藝術融合的重要基礎。教師要保持一定的敏感性,注重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挖掘素材,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效果。
民間藝術走進小學美術課堂是新時期小學美術教學改革實踐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結合小學美術教學實際,巧妙地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創造機會帶領小學生參與實踐,注重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挖掘素材,促進民間藝術有效地融入小學美術課堂中。
[1]彭晶.小學美術課堂如何引入民間藝術[J].中華少年,2016(27):197-198.
[2]齊秀蓮.優秀民間藝術與小學美術教學的結合探討[J].時代教育,2014(24):215.
[3]楊昕.小學美術與優秀民間藝術的融合[J].學子(理論版),2015(15):78.
[4]李云禧.談民間藝術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利用[J].文教資料,2013(2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