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秋英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四聯小學)
語言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重要的交際工具,英語的學習不僅需要學生足夠的學習興趣還需要學生具有積極性。學生在實踐中充分了解英語詞匯的意義與句子的組成規律,無形當中可以增強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實際應用能力。現如今對于英語的學習已經不再是單方面的讀與寫了,而是更傾向于雙向或者是多向的信息與情感的交流,在參與中提升感知能力。大多數小學生性格都是多動活潑的,對于具有故事性以及情景感的實踐活動是十分感興趣的,而課本劇的應用能夠將語言學習和應用表演融為一體,培養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英語語感,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眾所周知,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一大動力。有些學生在學習英語上花費了很多時間與精力,但是最后發現學習的成果并不是特別理想,教師在教學上也花費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可教學成效并不明顯[1]。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通常是通過讀、寫、背等方式來教學,因此即使學生從小學至大學學習英語,但是英語表達能力也是極差的,大多數學生不能張口說英語,甚至聽不懂英語,且跟外國友人不能順暢地交流。
小學生比起中學生來說,更加喜歡各種活動,爭強好勝的心理也比較重,喜歡對有趣的事物進行模仿。因此,英語課本劇的表演為小學生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教學平臺,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口語交際能力能夠得到更充分的鍛煉,英語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能夠充分將自己所學過的內容進行展現,使自己能夠充分在課堂上表現自己,通過自己對劇本中人物性格場景的理解,表達出自己想要詮釋的內容。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鍛煉,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學生覺得英語非常難學,以至于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甚至對學習英語提不起興趣。并且在大學畢業后,很多學生對于英語的應用越來越少,久而久之多數人僅能聽懂一些簡單的句子,對于其他的都是一臉茫然,不會說也聽不懂。鑒于現今英語教學的狀況,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已經成為小學教師應該深思熟慮的問題[2]。若是能讓學生從小就能喜歡上英語,對學習英語充滿濃厚的興趣,從小打下堅實的基礎,就能為以后的學習增加動力。小學英語課本劇的內容豐富、生動、有趣,能夠讓學生在其中發現更多的樂趣,真正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將英語應用得更加流暢靈活,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英語課本劇的表演不是單靠某一個同學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在進行英語課本劇表演的時候,就會涉及團隊合作的問題。學生通過選擇合適的搭檔組成合作小組,對英語課本劇進行表演和創作,通過共同排練和演出,學會相互合作,并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相互學習,通過多人一起集中思考問題,可以讓同學們對課本中的內容理解得更深刻。因此,在進行英語課本劇表演和排練的過程中,同學們應該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就是自主合作、分工明確,通過老師的指導進行更好的發揮。另外,學生在整個表演過程中,應當相互合作,積極討論劇本,有明確的分工,互相評價,共同進步,通過相互協調,使整個表演更加完善。這樣可以使學生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喜歡表演并且有表演天賦的同學可以選擇當演員,對畫畫、美術比較擅長的同學就可以設計和布置布景以及裝飾,那些擅長寫作的同學,可以將劇本進行更好的完善,擅長樂器的同學可以在表演的過程中進行伴奏和配樂。總之,在整個排練過程中,同學們可以相互合作和分享。
我國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國家,因此在文化方面與西方國家是有一定差異的。因此,老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單純通過講解是很難讓學生理解西方文化的,學生也會感到困難和枯燥。但是通過進行英語課本劇將小學課本中需要學習的知識用表演的方式展現出來,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本中的內容,通過自己的學習和接觸,能夠充分了解我國和西方的文化差異。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為了學生能夠學好英語,首先就是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而具有實效的教學就是以學生的意愿為教學目標,只有在學生身上得到充分的落實,才能進一步讓學生學習好英語[3]。就目前而言,英語教學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保障學生的主體性,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且教師的分析讓學生缺少了自己的思考。為了能讓學生在英語課本劇表演中積極參與,要做到以下幾點:
1.在課堂上讓學生結合英語課本劇開始表演,讓學生扮演不一樣的角色,讓他們根據劇情的發展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2.依據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進行表演交流,在情景劇中表現完整的故事,將人物演得生動,運用語言將劇中人物所想表達出來,充分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實際應用能力。
3.對于參與者,要積累一定的詞匯與句式,并且要充分了解劇情的發展以及情節需要,真正掌握好英語句式,學生在掌握句式與詞匯的同時,能夠體會到英語語言規律,進而培養他們的英語思維。
4.對于沒能參與的學生,他們是十分樂意觀看同學所表演的課本劇的,并依據課本劇的內容與自己所理解的內容進行比較。在理解能力和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能強化對英語的感悟,進而增強自己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綜合素質。
5.在表演課本劇時,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盡可能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本劇中結合自己的觀點和理解,將課本內容進行改編創新,這樣更方便學生直觀地表達自己的所想,有利于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4][5]。在不斷豐富學生詞匯的同時,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學生學習的進步有巨大的幫助。
6.通過表演英語課本劇,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課文,但是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英語課本劇分為:改編劇、創新劇、模仿劇,通過這三項內容的學習,基本上可以涵蓋整個小學英語課程的核心內容,使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習。
課本劇教學已經成為新課改的必然要求,其重點突出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更是為了學生能夠全面發展[6][7]。而作為教師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對自己的定位要及時轉變,要做到角色的轉變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應該先將自己教師的身份轉變為指導學生參與課本劇的導演,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將課本劇表演得更加生動。
2.對于課本劇的內容,需要教師進行認真的篩選,設計好教學課程,并且根據課本的內容將學生的角色都安排妥當,以便于學生能全面了解課本劇中的具體內容,更好地鍛煉自身的能力。這個時候教師的角色將不再是導演的身份,而是編劇以及編劇助理的身份。
3.小學教師還應該由原來傳授語言知識的傳輸者轉變為提升學生語言技巧的引導者。傳統的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學習到語言知識,卻很少涉及語言的應用方面,應用課本劇能夠讓學生熟練掌握語言的應用技巧,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4.教師應該對于課本劇的應用有充分的了解和重視,用心為學生安排課本劇的表演,讓學生能在學習中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不限制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本的理解來表演。教師只需要做好指導和監督的工作,每個學生都能對課本進行改編,這樣就達到了角色的轉變以及教學方式的轉變的目的了。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課本劇時,要格外注意一定是面向全部學生,不僅要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成績穩定發展,還要讓成績不好的學生能夠通過課本劇將成績提升上去。尤其是對成績不好的學生更要重點關注,能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他們能夠在自己合適的位置上發揮自己的長處,感受成功的喜悅,并且能縮短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差距,進而適應教師教學的進度。課本劇的應用將英語課堂轉變成了一門有意義的交流的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能給學生帶去真實且愉悅的情感與思想的交流體驗。課本劇豐富了小學英語教學形式,這樣的新型教學方式主要以學生為主,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在延長和擴大英語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基礎上,更是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一步提升了教學質量。總之,課本劇在一定程度上創新了我國英語教學方式,對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有著促進作用。
[1]張瓅丹.課本劇表演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分析[J].瘋狂英語(教學版),2016(9):44-45.
[2]施旻迪.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交際教學法的有效運用分析[J].瘋狂英語(教學版),2016(9):40-41.
[3]李陽春.關于小學英語教學中故事教學法的有效運用分析[J].瘋狂英語(教學版),2016(11):149-150.
[4]孔斐.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育中的運用分析[J].教育,2017(3):303.
[5]何蔚芝.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有效訓練[J].教育,2016(41):72.
[6]洪珊珊.利用課本劇表演提高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17):120.
[7]夏芳.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課本劇表演[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7):172.
[8]王亞玲.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的生活化向度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9]張慧麗.話語分析視野下的課堂英語語言研究分析[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