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政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三莊鎮日照港希望小學)
在新時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其中合作交流學習因其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動學習能力,帶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
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合作交流學習主要指的是一種學習組織形式,老師為學生布置課堂學習數學的任務,學生分成小組明確責任分工開展互助學習[1]。采取課堂合作交流學習的方式,主要是因為知識不是僅僅依靠老師傳授,更重要的是學習者借助各種因素和學習資源,在合作學習方式下獲取知識。在合作交流學習中,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獲取知識;老師主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啟發、引導學生獲取知識。
在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實行合作交流學習,不管是對學生還是老師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其一,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集體意識。在數學教學中,小學老師通過合作交流,布置小組學習任務,一個小組的成員為完成同一個任務,主動積極地參與溝通交流;其二,通過開展課堂合作交流學習,學生逐漸處于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改變了以往單純教授的模式,學生掌握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其三,通過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合作交流學習,大大減輕了老師一遍遍講授的壓力,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小學數學課堂合作交流學習的策略方案可以從創設合作情境、學會合作技巧和優化交流活動等方面展開。
合作交流學習屬于研究性質的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老師要為學生創設合作的情境,給學生提供更多主動參與課堂交流的機會。比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節時,老師可以展示平行四邊形、正方形和長方形這三種相似的圖形,詢問學生參考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該怎么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讓學生分成小組,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有的小組通過數格子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有的是將平行四邊形切割成兩個三角形,分別算出兩個三角形的面積,從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還有的小組是將平行四邊形重組成長方形,利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等。最后老師做總結,介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通過數學課堂的合作交流學習,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互相啟發,課堂教學氣氛也比較活躍。
在小學階段,大部分學生還沒有學會合作技巧,對數學課堂上開展合作交流活動造成一定阻礙。為此,小學數學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學會合作技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1)分階段開展合作交流活動。對于剛接觸合作交流的學生而言,合作交流最好采取兩人形式[2]。比如在學習數字“5”的組成時,兩個學生分到五根小棒,一個學生做演示,另一個學生猜數字組成,之后兩人互換,讓學生慢慢適應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兩人小組合作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再過渡到多人小組;(2)每一個合作交流小組的成員內部是異質的,學生水平要不同,小組內部成員水平不一,可以互相學習,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而各個小組之間是同質的,保證談論和探索水平基本差不多,從而避免有的小組進展快而出現搗亂現象,同時保證競爭的公平性;(3)給小組成員編號,用序號表示學生的水平,比如每個小組都是六人,1號和2號學習能力較強,5號和6號學習能力比較弱。老師在提出問題讓小組討論時,指定某一編號的學生代表小組發言,從而讓小組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慢慢提高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積極性。
小學生因為尚處在活潑好動的時期,在合作交流活動中很容易出現爭吵現象,或者是由于其活動能力不足而出現氣氛冷淡的現象,為此,小學數學老師要著重優化交流活動,從而井然有序地開展合作交流。老師可以采取的優化措施是:(1)在開展合作交流之前,準備好學具和充足的時間,為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和探索創造條件,從而避免學生因學具爭吵,也避免學生在沒有自主思考的情況下搗亂;(2)小學低年級學生還沒有合作交流的技能,為此老師要做直觀的示范,給學生提供活動模式,明確合作方式,學生才能夠有效參與到合作交流中;(3)在學生的合作交流中,老師要做好監督工作,針對性指導活動中有問題的學生,維護課堂整體交流氛圍。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交流學習模式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效率,還大大地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老師在合作交流學習模式下,要創設合作情境、培養學生的合作技巧、優化交流活動,讓學生遇到問題可以一同進行解決,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效果。
[1]樊松芳.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探討[J].考試周刊,2014(73):76.
[2]肖曉紅.淺談小學二年級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方法[J].教育(文摘版),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