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霞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柏各莊鎮中心小學)
在整個小學階段當中,數學作為備受關注的教學部分,而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我國灌輸式的落后教育制度,嚴重限制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因此,新課改中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利用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對于小學數學老師來說,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盡力去營造一個簡單而高效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個人不斷發展與進步的源泉,進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探究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等。情境教學是新課改下重要的教學理念之一,而素質教育下的教材更加注重這一點,教材中對問題的引入、提出和解決等,無一不是在情境教學中進行的,由此可見情境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一定要精心打造教學情境。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善于自己發現問題,進一步思考與探索問題,最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因而,要想充分激發出學生學習數學的潛力,培養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一定要精心地創設問題情境模式。
比如說,在二年級的“統計”學習中,其中需要學生掌握“一個格子可以表示2個單位量”這一課時中,老師需要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工人叔叔進行建設施工時搬磚的畫面,進而提出“用一塊磚表示一個單位量麻煩嗎?”,通過創設情境,從而引入與深入問題,培養學生思維轉換的能力,還充分地活躍了課堂的氛圍,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學習當中。首先,老師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通過老師的指引與幫助來驗證學生的猜想。通過演示與設問,最終讓學生掌握一個格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單位量。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引入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情境,不僅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更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把在課堂中學習的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當中。
新課標中規定:老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與重心,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想法,不打擊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展現自我,從而不斷發現自身的優點,培養學生自我探究與團結協作的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從而打造出高效率的課堂教學。例如,游戲活動。小學生的天性就是玩樂,老師應該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組織開展合適的游戲活動,游戲活動中融入數學知識,通過游戲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地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數的組成與分解”的時候,讓小朋友帶上屬于自己的數字卡,放“找朋友”的旋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數字卡去找朋友,數字卡的數能夠組成需要分解的數,就是好朋友。(比如,4和5組成9,1和8組成9,它們彼此之間就是好朋友。)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老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再是簡單的教與學,而是民主與平等的朋友關系,彼此之間相互交流與溝通,從而營造出良好的、有秩序的學習氛圍,增進師生間的感情,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老師應該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不能只注重部分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因此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引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從而打破傳統教育模式,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數學。
比如說,在學習“直角的相關應用”的時候,老師首先要讓學生觀察教室周圍的直角,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當中,再進一步延伸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最后設置問題,提問學生所觀察到的直角有哪些特點。還可以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在小組內交流與探討,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這種情境教學模式,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每個學生都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到學習當中,通過老師的指導與參與,完成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與新課改的要求下,老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創設出有意義的教學情境,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扮演好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與學生共同學習與進步。
[1]薛玉芝.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137-138.
[2]袁曉成.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方式[J].才智,2013(3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