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曉云
(山東省東明縣漁沃辦事處劉滿城小學)
數學十分抽象且邏輯性強,小學生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學習中,如果能讓孩子們產生濃厚興趣并感到“樂在其中”,肯定會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那么,數學教學中如何達到趣味化的效果呢?
課堂上創設出輕松愉悅的氣氛對小學生學習數學是十分有利的。建議教學中最好做到以下兩點:
古人云,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課堂上,如果老師能和學生建立起平等的朋友般的關系,使學生感到親和、友愛,那么,再向孩子提出要求和出示問題,就會很容易被學生接受并能產生持續不斷的學習動力。不少時候,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溝通往往是通過口頭語言的傳遞,但也經常借助表情、手勢、眼神等其他方法。教師的一顰一笑都能影響學生情緒,所以,教學中,老師們的語氣、聲調、動作既要有分寸,又要風趣、幽默,使學生如沐春風。即便是批評,也要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善意的。倘若師生情感融洽,其樂融融,學生的學習興趣勢必情不自禁,油然而生。
數學學習中,當學生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并產生對學習知識、技能的情感體驗時,就會持續加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信心會更足。所以,教學中,老師們要通過反饋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教學,要特別注意為后進生創造條件,訓練時,分層次,小坡度,為后進生創設一種容易掌握新知、易于進步的環境,并且多給后進生一些回答問題的機會,讓他們感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中,操作活動是十分必要的,小學生注意力持久性差,愛動,如果把他們這些特點遷移到學習上,讓孩子們在數學學習中通過折一折、擺一擺、摸一摸、畫一畫、量一量……無形中就可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植樹問題”時,我們不妨讓學生做生活中的設計師,假設在操場一邊植樹,讓學生上臺擺一擺、畫一畫,如何種?能種幾棵?然后通過填表格,讓孩子層層深入,發現植樹問題的規律,最后讓孩子總結建模,學生不知不覺就經歷了這樣一個探究知識的過程,掌握“植樹”的數學規律自然亦是水到渠成。
數學教學一定要生活化,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是指導學生學好數學的捷徑。為此,數學教學中,老師們要經常創設情境,在教學情境中讓孩子們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比如,教學“重疊問題”,為了讓孩子們理解重疊的涵義,老師們可把“動物運動會”搬到課堂上,讓孩子們頭戴各種小動物頭飾,借助“呼啦圈”套一套,進行運動項目分組,如此一來,孩子們就能輕而易舉地找出重復參與運動項目的小動物,這樣,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韋恩圖”。
蘇明老師說過:“課堂是介于冰冷的美麗與熱情的思考之間?!痹谡n堂上,蘇老師總是去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是什么;總是用自己的幽默去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同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蘇老師不僅僅是在講課,更多的是與學生心靈的溝通,用自己的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配合探討問題,課堂效率很高。
所以,數學課堂一定要圍繞著學生,而不是采用傳統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對學生不能有過多的束縛。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給予適當的點撥的學習過程的支持者。
數學教學一定要從生活出發,不管是小學高年級還是低年級,在課堂中尤其是對一年級的學生,為了引起他們的興趣,不妨講些小故事以及動畫片里的小人物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高年級的孩子經常會覺得數學枯燥無味,教學中,我們不妨使學生感到數學問題新穎親近,變得摸得著,看得見,易于接受,激發學生內在的認知要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更好地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較好的培養,實現在生活中尋找數學。
教學中,我們教師不能只留下知識和技能,要有思想的味道,使其有一定的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建模思想。不管是講數學還是學數學都要從喜歡數學開始。像蘇明老師說的那樣,讓一個數字、一個字母都能成為你我之間的樂趣所在。
數學是有魅力的!要堅定魅力數學的信念,堅守魅力課堂的夢想,把握數學本質,融入教學思想,突出數學思考,讓課堂煥發數學應有的魅力!
總之,數學學習中,興趣對小學生而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的啟發、誘導等教學藝術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從孩子們的年紀特點出發,注意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寓教于樂,開竅有術,誘導有法,訓練有度,就一定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久的學習動力。最后,引用蘇明老師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我們共同追尋的教學夢!行走在路上,夢就在前方!有了夢想,心就會飛翔!有了飛翔,夢就不再遙遠!
[1]彭利.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5(19).
[2]焦嬌.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