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成
(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昌黎鎮第三完全小學)
目前,在小學計算機的課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老師講、學生記筆記的形式進行,學生以一種被動的狀態學習,課上效果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維的發散性都不能有效調動起來。計算機教學課程的設置過于模式化,對小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產生一定阻礙,上課模式單一,學生不能有效互動。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對計算機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計算機的發展。因此,在小學計算機教學中轉變教學觀念和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任課教師根據小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以及自身的學習特點,整合教學思路,提高小學計算機教學質量,這也是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然選擇。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小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對教學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小學階段是一個感性學習的階段,小學生對新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樂于動手。他們通常會對邏輯思維很強的學習內容產生厭煩和抵觸的情緒,更喜歡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計算機所具有的繪畫、文字、音效等功能,都是對小學生比較有吸引力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功能為小學生演示計算機的知識內容,充分發揮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從而培養他們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具體的動手操作,來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在愉快的過程中全方面地掌握計算機知識體系,在互動的過程中逐步了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在小學計算機教學中采取分組合作的形式,分組合作是指在班級授課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教學活動的形式。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個體差異,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表現出來的教學效果也會參差不齊。計算機老師可以通過在班級中挑選不同層次的小學生創建小組,在這個團隊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計算機教師在課程任務的設置中,一定要考慮到小組所有成員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設計出適合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感受到團隊精神、培養責任心和集體榮譽感。分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彼此觀察自身的實踐應用操作,互相學習、借鑒,在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中,實現小學生之間的資源以及學習經驗的共享,從而進行自我改進,自我完善,提高學習樂趣。
創新意識是健康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心理素養,在人生的成長軌跡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將創新意識作為重點培養的學習內容。小學階段在一生當中,屬于比較初級的階段,是一個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的關鍵時期。計算機這門學科更新速度非常快,要想提高小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首先就需要老師為計算機的教學融入新鮮的血液,小學計算機教師應該樹立超前的教學觀念,用理念指導實踐,通過革新上課方式和上課內容,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計算機教學的水平和效果。教師要通過適當的方法去鼓勵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思考,動手操作,進而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創新,以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這對于學生自我能力的培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小,對周圍環境的要求就會比較高,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營造出一個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顯得十分重要。任課教師要做好準備,從備課的情緒入手,教師應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和狀態,將自身飽滿的情緒帶入課堂中來,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自身被關注,充分感受到課程的感染力,使之達到最佳的上課效果。在計算機課程中,教師要多設計一些帶有娛樂和互動性質的教學活動,用帶有趣味的手段將學生引入課堂學習中來,使他們能夠更深入地學習進去,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的效率,達到一種理想的教學效果。
計算機的教學工作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動手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通過恰當運用合作交流以及實踐操作等教學策略,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從而使小學計算機教學登上一個更高的水平。總而言之,小學計算機教學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努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轉變教學的觀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小學生成長為國家的主人。
陳建新.淺談小學計算機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未來英才,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