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滿珍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美華小學)
通過“前置性作業”的布置,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自學工具自主學習,使學生有準備而來,對課堂充滿自信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上,預習作業的布置往往要求學生自己閱讀下節課準備要講授的章節,了解基本內容,記錄下有疑問的地方。能引領自主學習的前置作業是這樣設計的,如,我在教學四年級上冊Unit 3 My friends B Let’s learn 時,我設計了四個前置任務:(1)預習課文,用紅筆圈出疑難詞句;(2)聽讀、跟讀、仿讀課文(用課文光碟、課文課件等聽音工具),達到會讀;(3)用本課四會詞組詞和說一句話,如:music,listen to music,I like music.(4)用本課四會詞music,science,sports,painting,computer game、句型 I like...和 My friend likes...編對話,介紹自己或你的朋友的興趣愛好等。前置性作業不同于往常所提到的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為了教師順利地教,教師仍然是“纖夫”,即便課堂上教師有完美的教學設計,依然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如果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前置性作業,并采取相應的制約措施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和按時完成,學生將會是有準備地進入課堂。
教師精心布置前置任務,學生在課前認真完成前置作業,有準備進入課堂,在思考的前提下進行深入的學習討論,被賦予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這樣的交流才有效果。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Unit 3 My friends B Let’s learn時,課前學生分享展示自學情況,學生通過自主跟讀模仿光碟、查英語字典、找相關學習資料、小組互相討論交流等自主學習形式掌握本課知識,同時在小組內提出疑難,小組交流解決,由于給予了學生更多的學習自由,往往能夠打破課本局限,引導學生向課外知識延伸,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擴展了學生的學科視野。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發現知識技能的快樂。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過:“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蓖ㄟ^前置性自主學習,每個學生都有了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體驗與感悟。所以我嘗試打破由教師包攬評價的傳統做法,采取生生互教、學生相互評價的做法,把學習過程延伸到評價環節,持續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優勢。一個班集體里,每位學生的長處、短處各異,教師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指導學生用自己的長處去幫助恰好這方面薄弱的同學。這樣,每個人的短處終會逐漸淡化掉;而長處得以鞏固就會發展成為學生的專業優勢。同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引入小組競爭的機制,課上的每一項任務都進行PK游戲競賽,這樣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和競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學習的樂趣。通過學習小組展示前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成果,學生既能分享同伴的學習成果,又能聽到師生的概括和點評拓展,從而調動每個學生從心底里對學習的渴求和對知識的內化,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前置任務不是為某一節課而設的,它是以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結合每一個教學內容設計的,畢竟教材的學習內容是相互聯系、承上啟下的。我們的教學活動不是單一獨立的,而是為后續的教學做鋪墊。我在教學單詞 music,science,sports,painting,computer game、句型I like...和My friend likes...時,讓學生編對話,介紹自己或你的朋友的興趣愛好等,并讓小組合作自創情境表演排練,課堂上我盡可能地提供學生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去表演展示。這樣,學生學到的不是孤零零的單詞,從單詞→短語→句子→對話,如:music→listen to music→I like music.→This is my friend.My friend likes...層層遞進,由簡單到復雜,有效地幫助學生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并進行拓展延伸,把所學的單詞、句子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運用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從而實現前置學習的長遠目標,使學生從興趣促使的自發性學習,發展到從拓展自我知識與提高自我能力為追求的求知行為。
總之,前置性學習不但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已有了理解和領悟,而且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老師通過這個方法教會了學生如何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內容,拓展了視野,增長了知識。
[1]李芳.做好英語課堂預習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3).
[2]李芹.淺談小學英語的課前預習[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