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東方市民族中學)
研究表明,氛圍對學生的學習能夠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抓住這個特點積極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揮自身的創造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加生活化的元素,這樣能夠讓學生增強代入感,同時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有關的立體物品,然后在上課的時候擺在桌子上,并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物體的具體內容。教師拿出一個牙膏盒并對學生說“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說“牙膏盒”,然后教師接著對學生說“那同學們看一下這個面是什么形狀的呢”,學生大聲地回答教師說“這是長方形的”,教師笑著對學生說“同學們剛剛說得非常好,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接觸到的長方體的內容”,這樣學生通過了解生活中的物體加深對長方體的了解。二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使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設備中的有關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軸對稱”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利用課余時間搜集與生活中的軸對稱相關的圖片,然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播放圖片,并對學生說“同學們仔細觀看老師播放的圖片,在觀看之后說一說這些圖片都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仔細觀看教師播放的圖片,在觀看之后有的學生說“圖片中的內容都是左右對稱的”,還有的學生說“如果將圖片對折的話,圖片中的內容應該能夠完全重合的”,這時學生通過觀看圖片并對圖片中的有關內容進行討論的方式加深對知識的了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增加生活化元素和充分使用多媒體設備的方式營造輕松和諧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對教師教學的內容產生厭倦感的問題,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沒有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所以這樣的教學方法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創新課題導入,讓學生在學習之初就能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正數和負數”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給學生講述一個小故事“我國三國時期的學者劉徽在建立負數的概念上有重大貢獻。劉徽第一次給出了正負區分正負數的方法。他說:‘正算赤,負算黑;否則以邪正為異。’意思是說,用紅色的小棍擺出的數表示正數,用黑色的小棍擺出的數表示負數;也可以用斜擺的小棍表示負數,用正擺的小棍表示正數。”這樣學生對正數和負數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教師在創新教學導入的時候運用小故事的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增加學生的實踐操作的機會,通過讓學生動手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例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在開始教學內容之前給每個學生發一個等腰三角形的紙質模型,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關內容,有的學生聽到教師的要求之后,將三角形進行對折,然后對教師說“老師我發現等腰三角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有的學生將三角形對折之后發現,這條折痕正好可以平分三角形的底邊,這時教師對學生說“剛剛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等腰三角形就是一個標準的軸對稱圖形,中間這條折痕就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另外這條對稱軸既是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還是頂角的平分線,這就是三線合一。”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對教師提到的內容進行求證,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創新課題導入和增加學生實踐機會的方式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教師開展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和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揮自身的創造力,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1]周世征.淺談如何提高高中鉛球課堂教學質量[J].新課程(下),2016(9).
[2]雷麗青.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3(18).
[3]周樹祥.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的有效設計與呈現方式[J].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