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威海市城里中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角色發生轉換,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出新的要求。教師要學會靈活運用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是寫魯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訴說充滿童真童趣的童年魯迅。針對這一課,我校開展了“同研一節課”活動。在這一節課中,我對教師在課堂中的非主體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1.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在一堂課中,如何調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是一個關鍵因素。
a.在導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苗老師用《童年》這首歌導入,引發學生對童年的回憶,激發其興趣。我用詩一樣的語言,即“金色的童年,金色的夢,打開童年之窗,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面展現在我們面前,給我們無限美好的回憶”。由此進入魯迅的童年,導入本課。
b.重點是學習百草園的段落。在學習本段中,我展示了百草園大門的圖片,并以導游的形式引導學生看容易被忽視的門聯——“仰觀桑椹熟,俯聽蟋蟀唱”,頓時學生提高了興趣。然后我直奔主題,繼續展示百草園內景物的圖片,形象生動的景物清新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學生重新背誦品味本段,積極性很高。
2.教學目標是人們對教學結果的一種預設。作為構成教學諸要素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歸宿。教學過程中目標的達成度如何,將直接決定一堂課的教學效果,進而決定教學質量。
在“同研一節課”中各位老師在新授課之前,課件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白這節課我們要學什么。然后針對目標,層層落實。學完本節課后,對目標進行鞏固練習。讓學生知道這節課我收獲了一些什么,以尋得一種成就感。
3.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
記得在初中時,對一位政治老師特別崇拜,我整天拿著政治課本讀啊,背啊,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被這位老師的才學所吸引。由此我認為課堂上教態的落落大方、語言的詩情畫意,以及恰當且機智靈活的評價,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講完這節課后,有一名學生悄悄告訴我說:“老師,你這節課表現得很好!”我微微一笑,心中充滿感動,這是學生對我的認可與肯定。做一名有才情、有詩意的語文老師,不僅給予學生豐富的知識,而且最重要的是激發其渴求探求知識的欲望。
在語文課堂中離不開語文教師,在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教師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新課標要求,在課堂中提倡學生自己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以此提高學生能力。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小組合作學習正是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和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精神的有效方法,也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一條重要途徑。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非主體作用就體現在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發揮主體性作用。
在“同研一節課”這一活動重難點的解決上,即“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上,我先列出標題,即理順序、用修辭、調感官等,然后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而柳老師全然放手給學生,學生的回答同樣精彩,而且學生的思維更開闊了。通過對比,我發現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尋求知識寶藏的路只有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才能珍惜其成果,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而老師如果因擔心學生而一味地給學生指引,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也助長了學生探求的惰性。我們要勇敢地相信學生。
同時,對抗組及對抗號的競爭模式及一系列評價機制,使學生積極了起來,甚至平時不愛表現的學生也開始主動回答問題。學生之間互相的監督促進比老師更有力度。例如,我班有位學生從不交作業,我曾幾次找他談話,都無濟于事。而對抗小組形成后,最初他還像往常一樣不交作業,每次都會給組里扣分。結果小組成員擔心在競爭中輸掉,就輪流監督他寫作業,落實知識,現在他已成為我班進步最大的學生。
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認為小組競爭是提高學生積極性較好的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與提高。
文學家韓愈曾經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充分概括了作為教師的職業職能。授知識之業、技能之業,學會學習之業、生存和發展之業。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恰當發揮教師的非主體作用是我們每個教師都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我們青年教師更有責任去反省自己,努力探索,更好地完成教師的使命。不斷探索,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以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與提高。
[1]祁福雪.素質教育中如何處理語文教學中的幾個重要問題[J].遼寧高職學報,2001(6).
[2]陳慧麗.伯牙學琴與情境教學[J].陜西教育,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