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第一初級中學)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中小學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時必須掌握的核心內容。我國在2011年推出了修訂后的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并逐步在全國實施[1]。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和探索,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水平得到了相應的提升。但是,目前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與專業化水平,同目前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還不能完全適應和滿足當前新課程的現實需求[2]。調查分析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了解制約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瓶頸,研究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和機制,對加快實施新課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其專業化水平,不僅是新課程對中小學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時代發展賦予中小學教師的現實期望。
河南省Z市屬于我國中部地區的一個地級市,管理8個縣區,經濟發展處于全國中等水平,該市的基礎教育水平也處于全國中等水平。但是,該地區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也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既存在農村和城市的發展不均衡,也存在不同城區間的發展不均衡。該地區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滿足樣本多樣性要求,因此作者以該市中小學教師為例,研究我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整體現狀。
本文作者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個別訪談法,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數據。為了掌握Z市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需求情況,向Z市100所中小學的教師發放了無記名調查問卷。被采樣的100所學校中,既有偏遠農村學校,也有市管學校,既有小學,也有初中和高中,既有公辦學校,也有民辦學校,樣本涵蓋了Z市所有類型的中小學。調查問卷是本文作者到各學校調研時隨機發放的,一般每所學校發100份問卷,分到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并注意調查對象的性別比、年齡段分布,大多數教師能夠認真地完成全卷。共發出問卷10000份,收回9886份,有效問卷9881份。另外,為了深入了解中小學專業發展的現狀,本文作者還訪談了大量的一線中小學教師、學校領導、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領導。
綜合問卷調查結果和訪談情況,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如下:
在問卷調查及個別訪談過程中,我們發現:盡管新課標推廣實施已經六年之久了,但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學教師對新課標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或者在實施新課標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過分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學生死記硬背、題海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課程評價過于強調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固有的知識本位、學科本位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師存在著把學生當作任人擺布的物的現象,事實上,作為具有主動性生命形式的人,學生與無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學生具有追求自我完善的主動性,正是這種主動性,使人能夠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超越自我。由于中小學教師對新課標理解得不夠到位,在課程實施的每一個環節,沒有充分考慮如何保護并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承認,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同時代發展的要求和肩負的歷史重任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反差。這些問題的存在,以及它們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制約及產生的不良影響,都足以說明推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性和針對性。
所謂教師的專業化是指教師個體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以及教師群體為爭取教師職業的專業地位而進行努力的過程[3]。在問卷調查及個別訪談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教師對專業化發展理解較為片面,有些教師甚至認為只要教好一門課并逐步成為該科目的骨干教師,就是算專業化發展了;還有老師認為只要自己能從一名新教師成長為可以站穩講臺的教師,就算完成了專業化發展。許多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忽略或淡化了作為中小學教師所必須具備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從而導致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貧乏,方法簡單,課程資源陳舊,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認識不足,缺乏自我發展的意識與自主行為,不能及時根據課改的要求調整知識結構等諸多問題[4]。一個教案可以用多年,而沒有更新過講課內容。對教師自身來說,這種教學的重復性、單一性也使得他們對這個教育教學的過程產生厭倦感,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和阻礙了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
事實上,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需要通過專門訓練和終身學習,逐步習得教育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并在教育專業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完成自己的專業成長過程。
現有的教師考核體系及機制,側重考查老師的教書效果(學生考試成績、升學率等),這種應試教育下考核導向,使教師更注重單純的知識傳授而缺乏長遠的自我專業發展設計,中小學教師所處的環境往往又缺乏教育研究氛圍,他們在專業發展上的要求自然就不高[5]。因此,中小學教師缺少專業發展的自身動力。另外,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長、教學工作量大,每天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忙于管理學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走訪家長等,許多中小學教師感到體力透支,甚至心力交瘁。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由于學生升學的需要,在更多的時候教師注意的僅僅是與所教課程相聯系的一些學科知識,基本上是考試考什么教師就學習什么,教師所具有的知識基本上是圍繞著考試這個指揮棒建立的,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教學內容僅限于書本、教材,知識體系結構單一,不合理的現狀,這已經嚴重影響了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5]。由于缺少系統的專業發展和專業知識學習,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知識面難以適應新課標背景下對教師崗位的從教要求。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在現行中小學建制內進行的功能性建設,是為了發展、豐富和完善現行中小學的功能,著重強調中小學的教師發展功能,強調學校也是教師發展的場所,學校應當具有使教師獲得持續有效的專業化發展的功能。教師的專業發展受多種因素制約,有來自教育管理部門的政策性因素,有來自所在學校的考核及管理機制,還有自身的認知局限性等。因此,必須從教育管理部門、學校、教師自身三個方面著手分別制定激勵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相關策略。
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體育工作方針,落實國家有關教育法律、法規,研究起草一個區域有關教育的政策和規定,并負責實施的機構。各級教育管理部門負責教育系統人員工資、教師資格認定、職稱評審及人事管理、考核和調配工作,統籌規劃并指導教師和教育行政干部隊伍的建設工作,負責師范類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管理教育內部人才市場,指導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因此,教育管理部門要根據一個區域教育的具體實際,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制訂出高起點、高目標、高要求的宏觀的教師培養的總體方案,在教師的職稱評審、骨干教師的選拔、評優活動中制訂出相應的鼓勵政策,便于基層學校在操作中有章可循、有案可稽。
另外,在制定和實施一個區域的教師培訓計劃時,要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作為首要考慮因素。在培訓內容方面,要重視教師基本的教學技能的提升,讓老師能通過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來指導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很好地遷移到工作中去;對農村中小學教師加強信息技術培訓[6];關注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運用良好有效的調節方式,緩解、放松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壓力。在培訓形式上,要創新培訓模式,針對不同學科教師的特點,制定個性化培訓。圍繞教育教學問題為目標,突出教師關注的熱點,滿足教師的培訓者需求。
學校應當具有教師發展的功能,應當也是教師發展的場所,從這個意義上說,具有教師發展功能的學校才是“真正的學校”,這樣的學校才能使所有參與在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人都得到發展,在教師發展意義上意味著對教師的重新發現。學校在管理過程中,不僅要求教師具有相應的教學實際能力,同時還要主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的設計,擴大教師的自主權,促使課堂教學合理化,在教育實踐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實踐場地。
各中小學學校要制訂詳細的、切實可行的教師的培養計劃,深入扎實地作好教師培養工作,加大培養力度,完善培養措施,多方位、多渠道、多層次地組織并創造條件讓教師開展各類學習活動,進行研究實踐。更要注意從生活上予以關心,從情感上加以溝通、理解。了解教師的內在需求,因材“施”培,因需“施”培。創設良好的學習、鉆研、研究的氛圍,促使教師自發地去尋求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自學自培途徑,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和實效。
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是教師本身,教師專業發展情況如何歸根結底取決于教師本人的態度和自身的主觀努力,有沒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有沒有強烈的進取精神等等,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覺悟。因此,教師應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地進行自我培養,高標準、嚴要求,不斷地學習、總結,再學習,再總結,只有這樣,才能進步,才能成材。一定要把學校培養和自我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教育是培養人、塑造人的事業,它對教師的要求不僅要具有嚴謹的工作態度、科學的教育方法、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業務本領,更要具有良好的師德,而師德已成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第一要素。教師必須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從真善美三個方面努力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用革命的理想、科學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武裝自己的頭腦,用無私的奉獻精神影響學生,真正地做到為人師表,培養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不同的階段有其不同的特點,教師個人需要根據自身條件制訂自己的成長目標,實施自己的成長方案。教師專業發展要按規律進行,循序漸進。通過培養和自身的努力,教師要讓自己逐漸成為中小學教育戰線的行家里手,力爭完成從教書匠到能師到人師的轉變,成為教育專家。
總之,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長期被忽略的問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總是把學校僅僅作為學生發展的場所,甚至在許多重要的教育改革的理論和運動中,在強調學生的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時,也沒有關注到教師發展的問題。本文通過大量的問卷調查及訪談,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深層次了解了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給出了激勵和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相關應對策略。這些應對策略,可以幫助拓寬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提升中小學教師專業化成長速度,具有較好的現實意義。
[1]何玉海,王傳金.論課程標準及其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5(12):89-98.
[2]史穎博,王衛東.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困境的研究現狀及其改進:基于2006—2015年研究成果的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17,(1):76-81.
[3]閆煥民.教師自主專業發展的有效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7-8,58-60.
[4]王坤.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美術教師專業發展狀況及其應對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4):22-25.
[5]段迎超.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專業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6(6):101-102.
[6]鐘葦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提升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7(9):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