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單縣萊河鎮初級中學)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學生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根據我在一線教學十幾年的實際情況,淺談一下怎樣才能有效地開展初中校園內綜合實踐的德育活動。
首先,初中校內綜合實踐活動大體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專題性課堂教學,即在課堂上開展持續性的活動,并完成實踐德育教學;另一種是師生通過挖掘生活中的各種資源,自主選題,并在校園內獨立的、安全的、綜合性的德育實踐活動。根據活動內容,我們可以簡單分為以下類型: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審美情感,體驗勞動的重要和創造的愉悅,并培養熱愛生活的德育實踐,我們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開展折紙剪紙、泥塑面塑、布藝紙藝、十字繡等傳統手工藝的小制作活動。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共享意識,尊重并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和素養。
學習簡單的種植技能,增強勞動觀念,體會勞動的艱辛,分享勞動的喜悅。我們根據不同季節在學校種植園種植大豆、玉米、大蒜、花生等農作物,在花圃園種植水仙、月季、蘭花、指甲花、四季青等花草。在管理過程中激發學生熱愛勞動,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管理才能,又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為了讓學生體驗到傳統節日中蘊含的中華傳統美德,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形成濃郁的愛家愛國情懷。我們學校組織了春節前包餃子、端午節前包粽子、中秋節前制作手工月餅活動、植樹節種植花草樹木、清明節組織儀式緬懷先烈、重陽節舉行尊老愛幼的愛心活動。這些活動都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德育水平和綜合素質。
國慶節、五一勞動節、元旦舉行聯歡文藝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創新品質,樹立勞動觀念,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節慶祝活動開展尊師重教詩文誦讀活動,制作“感恩愛心”手工卡片,深化對學生的感恩教育,形成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少先隊員組織的“爭先創優”活動、“爭當美德少年”活動、“真愛紅領巾,向往共青團”活動、“共青團相約中國夢”活動等。這些活動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團隊意識,樹立學生學習共產主義精神的信念,增強學生德育綜合素養。
開展“親近自然”活動,對校園內花草樹木的葉片進行仔細觀察,并進行“樹葉的創意”的實踐活動,運用這些不同樹葉創意出不同的景物。這讓學生思維活躍,設計出了許多有創意的方法:建筑物、花樹、人物圖、先進武器等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同時開展關注自然環境主題活動,認識環境污染危害,了解環境保護措施,身體力行地開展環境保護活動。如學校垃圾分類處理探究活動,定期進行學校衛生大掃除等。
開展自我管理主題活動:“讓我的青春燦爛”“安全常識我能行”等活動,樹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發展自尊自愛、積極進取品質。還有校園職業體驗崗位:如開設模擬超市和校園經營實踐場地的崗位體驗:“我是小老師”“我是小小交通協管遠”“我是消防員”等活動。
根據學校特點,我們組織了具有創新精神的創意活動,例如創客演講、創意DIY手工品大賽、科技活動節等與社會熱點勞動技能等緊密結合,提高學科素養,關注人生生活方式,并努力把創意轉化為現實。
為了讓學生強身健體和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以及寫作能力,教師組織了室內課和室外課相結合的綜合課。教師提前告訴學生要有目的地參加這項活動,要認真地觀察體驗生活,積累寫作素材。不同年級學生先后組織了單騎車慢跑賽、雙人單跳賽、旋轉快跑賽等花樣體育賽,每次做20分鐘的比賽,賽后20分鐘根據比賽活動再進行即興寫作。這種活動能鍛煉學生的體能訓練,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達到了雙贏效果。
網絡是萬事通,網絡的發展使得學校的教育可以從校內延伸到校外。結合信息技術課,利用學生已有的電腦初步知識,安排學生上網查詢資料,教他們在眾多網絡中去偽存真,明辨是非。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網上投票,網上學習,網上購物等活動,在虛擬世界里真誠以待,友好交流,從而培養學生在網絡上健康生活的能力。
綜合實踐課程具有開放性的特點,評價恰恰具有開放性。它有多種方式,如教師的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的評價與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等。在學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盡可能采用集體討論和交流的形式,將個人和小組的經驗及成果展示出來,并鼓勵相互之間充分發表意見和評價。這樣的評價有助于培養學生敢于發現問題并發表個人見解的優良品質。
實踐證明,學生知識的獲得、創新能力的培養、優良品質的形成,是為培養學生的德育才能做基礎,都需要綜合實踐活動。同時,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動態、多維的天地里,把心靈深處的內在感情轉化為一種精神產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長。
胡鳳東.初中班級德育活動問題成因及實效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