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冉
(廣東省珠海市第一中學附屬實驗學校,廣東 珠海)
如何設置高中英語課后作業,以讓學生借助作業切實提升自身的英語學習水平及綜合素養呢?以下,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圍繞高中英語課后作業有效性這一熱點話題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英語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其工具性特征較為明顯。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高中英語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背誦了多少英語單詞、記憶了多少英語語法,而應當將教學重點集中于學生是否能將所學到的英語知識靈活地運用在同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的社會生活實踐之中。由此出發,高中英語課后作業的布置應盡量側重于鍛煉、發展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對此,我在自身的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了積極嘗試,效果良好。如,在學習了“虛擬語氣”這一理論性較強的語法知識后,我便為學生布置了如下的課后作業:認真回想以下實際生活中的情景,并嘗試用所學的虛擬語氣知識編寫正確的英語句子:
情景一: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都習慣了閑暇的時間玩手機,這便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受到了很大影響。
情景二:某同學身高較其他同學有一定的差距,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格外希望自己長得更高一些。
……
學生編寫的含有虛擬語氣的英語句子如下:
Without the distraction of mobile phone,those people might sit around together and talk to each other in free time.
I wish I were as tall as other classmates.
...
由此看來,上述課后作業擺脫了以往讓學生做大量練習題的桎梏,大大激發了其完成作業的熱情。此外,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學生在結合社會實際情景編寫句子的過程,也是他們自身將所學到的英語知識靈活運用于實踐的過程,這在深化其學習認知的同時還使得其實踐運用能力得以顯著發展,效果一舉多得。
現代素質教育理念認為教育不能僅僅傳授給學生基礎的學科知識,還應當有意識地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與發展。這就要求我們高中英語教師必須借助教學的有利契機,想方設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課后作業作為整體教學中的重要一環,亦應當遵循上述原則。
我在教學實踐中就很好地貫徹了上述理念。如,在結束了Unit3 Computers這一單元的教學之后,我并沒有像以往一樣留給學生背誦課文、背寫單詞等死板的作業,而是帶領學生在課下別開生面地進行了一次主題為“advantages VS disadvantages”的辯論賽,要求辯論賽全過程必須以英文對話的形式進行。對于這一辯論賽,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為高漲,他們分工合作,思路明確且清晰,有的在網絡上查閱資料,有的找出生活實例,還有的負責整理觀點,以下即為學生辯論賽過程的部分片段:
正方:It’s so convenient that we can use it to do many things,such as we can buy whaterver we want on the Internet.
反方:I don’t think buy things on the Internet is right,because we can not touch the real thing,so we easily cheated when we are shopping.
正方:Things on the Internet are very cheap.
反方:Many things on the Internet do not have quality assurance.
...
在唇齒交鋒的激烈辯論賽中,在你來我往的言語交談中,學生對于“advantages VS disadvantages”這一主題有了更為深刻且直觀的認知:Every coin has two sides.Computer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obviously it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如此一來,借助辯論賽這一別樣的英語課后作業形式,學生既鍛煉了自身的英語口語,提升了英語水平,而且還在分工做準備的過程中感受到團結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還得以形成正反兩面客觀看待客觀事物的意識,這顯然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有效提升。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使個別學生獲得成功,而在于促進全體學生的成長與進步。“面向全體學生組織教學,促進學生共同進步與發展”就是對上述教育目標的最佳闡述。由此出發,我認為我們高中英語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不能采取一刀切式的策略,這樣很容易造成“好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了”的尷尬情況,并不能發揮出作業原本的效益及價值。
對此,我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就會有意識地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難度不同的作業內容。如,在學習了Unit 2 Healthy eating這一單元之后,我便為班上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布置了不同的課后作業。像針對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我只要求他們課后認真閱讀英語教材,并結合教材認真回顧課堂上所講所學,要能理清整個單元的大致脈絡;針對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我則要求他們結合課上所學知識嘗試以英語回答如下問題:What will happen if we don’t eat a balanced diet?Which food contains more sugar/fat/fiber/protein?Do you know that food you eat helps you grow in different ways?這些問題具有較強的開放性且與課上所學結合得極為密切,對學生的思考能力、概括能力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此一來,不同難度層次的作業內容便很好地滿足了不同學習基礎學生對作業的真正需求,在獲取預期作業效果的同時也很好地達成了推動全體學生英語素養共同進步的目的。
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高中英語課后作業的布置同樣如此。為此,我們高中英語教師必須首先認可課后作業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此外,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而合理地設計作業、布置作業,如此,才能確保課后作業的有效性,進而真正起到以課后作業促英語有效教學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