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華
(鞍山市第三中學,遼寧 鞍山)
創新是我國民族精神的時代表達,同時更是新時代每一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在高中階段,對學生的各個學科教學都應當突出創新的地位,尤其是數學這種基礎學科。與其他課程相比,高中階段的數學具有其特殊性質,如難度大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而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必須注意對學生自身理念以及靈感的激發,惟其如此,方能讓學生掌握創新的能力。
與其他能力相比,創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除了是學生的必備素養,更是這些學生走向社會后的立身之本。創新可以突破常規的束縛,用明顯異于常規的思想和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創新思維要求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積累,同時也要求比較高的綜合素養,創新思維的獲得并不依賴先天條件,而是可以通過積累、反復練習來得到。如前所述,高中數學的抽象性決定了運用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必須對其加強重視,讓學生思維打破束縛與壁壘,才能更好地對待數學問題,方便學生解答問題。
在新課程改的學科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應當關注的不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應當更加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適應以后的學習生活,適應以后的社會競爭。
勇氣和信心是學生進行學習創新的基礎,只有學生敢于大膽嘗試,不怕失敗,就能夠真正實現創新。如果學生畏首畏尾,瞻前顧后,沒有膽量,那么教師和學校不管再怎么努力,都無法培養起學生的創新思維。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觀察,我發現想要培養學生的勇氣和信心,就必須首先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求知欲,尊重他們的創新探索,尊重他們的看似離經叛道的思想和行為。很多學生的一些想法和認識可能與傳統格格不入,但是教師不能夠盲目否定學生的想法,更加不能因此而過度斥責學生,當學生提出這些想法或者出現這些行為時,就是他們創新能力的發端,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勇氣和信心。
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結合上課的內容和教材提前制定好上課計劃和學生的學習計劃,在課堂上教師應當根據制定好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教學安排去自主學習和探究討論課堂內容和相關知識要點,這種方法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和學生再通過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這種教學方法給了學生很大的主動權,確保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潛移默化、有目的地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獲得更加真實的解決數學問題的體驗,增加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技巧,樹立起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在積累能力的同時提升素養,最終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教師在問,學生在答。這種模式過度重視知識的傳授,而沒有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發,更將學生置于一個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更是被剝奪,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當充分重視為學生營造積極的創新空間,讓學生有條件和平臺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自主性。此外,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應當增強趣味性,讓學生樂于接受。舉例來講,當學習了某些新的知識,課堂教學進入了鞏固階段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入挑戰賽,給自己小組或者同桌出題目,在一定的規則和約束之下,看能不能將對方難到,能夠難倒的,教師就給予一定的表彰。這種方式有一定的競爭性和趣味性。
在目前的高中學校中,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對高中教師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高中數學教師應當不斷加強學習,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方法體系。學校之間,學校與社會機構之間應當加強合作,采取各種必要的手段,比如外送學習、在職培訓以及教學骨干經驗分享等等方式,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保證教師的專業性。因為學生成長速度加快以及成熟變早,高中教師僅僅掌握本專業的相關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應當鼓勵教師跨領域學習、跨專業研究,尤其是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應當作為高中教師的必備知識。
總的來講,創新思維于高中數學階段而言至關重要,它的獲得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可以通過后天努力進行提高的。而從高中教師的角度來講,在新課程背景之下,必須對“創新”加以重視并強化,并采用多元方法來促進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才能全面促進學生創新素養的提升和綜合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