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為木
(山東省鄒平縣魏橋實驗學校,山東 鄒平)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導入是教學的第一環節,是學習重點內容的前奏。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師生之間的多邊互動交流,使教學達到最佳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下面是我在學習新課前常用的幾種導入方法,僅供參考。
物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與生活聯系極為密切,教師可精選與教學相關的物理故事,或口述,或播放錄音,或出示故事概要,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興趣。如在講述杠桿原理前,我在導入時就先講了曹沖稱象的故事。三國時七歲的曹沖在所有大臣們都束手無策時,把大象趕到船上,在船身畫好標記。然后,牽走大象,往船上運石頭,一直裝到船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最后,把所有的石頭搬運下船,逐一稱好并相加,得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曹沖有了神童的雅號。今天,已進入高科技時代,自然不用這么費事的方法了,但是,要稱量一頭牛,一車煤……該怎么辦呢?受了曹沖稱象的啟示,學生對新的問題一下子有了興趣,后面的學習就很順利了。再如,公元214年在古羅馬和希臘交戰中,古希臘的阿基米德不費吹灰之力就燒毀了古羅馬戰艦,亦是利用了凸透鏡能夠聚光的物理學知識。把復雜的物理原理通過妙趣橫生的歷史故事娓娓道來,學生不知不覺就走進了物理的神秘殿堂。
上課伊始,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音頻、錄像、動畫片等,介紹物理學的發展,再現科學家們進行物理實驗的過程,展示物理在醫學方面的重大作用。在第一節物理課上,可以播放醫生給眼病患者進行激光手術過程,并附以文字說明其原理:醫學上,利用激光能將病變組織切割或燒灼,可代替手術刀達到切除病變組織的功效,進行微創手術,簡便易行,病人痛苦小,恢復快。當前,此項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醫學各領域。這樣的導入直觀、便捷,有利于培養其對物理的探究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教師只有通過演示讓學生見證實驗過程,或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看清楚事物的本質,才能得到第一手材料,獲得物理知識,掌握物理學原理。如在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一上課,我就拿出了三個東西:音叉、茶杯和小鼓。然后請學生閉上眼睛,我用細棍敲打其中一個,請大家猜測是哪個物體所發出的聲音。大多數學生都猜到了后,又問他們是用哪個器官來感知聲音的呢?“耳朵。”這次所有的學生都答得很完美。課題成功導入。正如俗語所說的,百聞不如一見,學生通過觀察、分析、驗證,自己找規律,得出結果,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文學源于生活,詩詞是文人墨客們的生活體驗與真情流露。教師在新課開始前運用與所學內容相契合的詩詞名言警句等,可以激活物理學習的氛圍,使學生在詩情畫意中產生學習的興趣。學習光的直線傳播時,可以引用詩句“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導入;在講述物理顏色的成因時,可用“夕陽近照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引出話題;學習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可以引用“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教學中以詩詞引趣,以意激情,可以使抽象的事理變得形象生動,充滿文學味道,同時,對啟發學生思維,調節學生情緒,強化學生記憶,陶冶學生情操均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問題,能使學生提高警惕性,關注老師的教學內容,從老師的提問出發,探究自己不懂和不理解的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自然現象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開課前,為了提高學生的警惕性,讓學生關注要學習的新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主動思考,可以設置幾個有價值的問題。例如,學習物體的慣性時,可以提如下問題:
問題一,自行車、電動車在剎車后為什么還要向前行進一小段距離才能停下?
問題二,人們從行駛的汽車上往下跳時,為什么會摔倒?從學生有親身體驗的運動常識入手,讓學生在關注日常現象的同時,思考事情的本質,能消除學生對物理的神秘感,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往往更感興趣。
以問題為抓手,通過問題讓學生思考,把抽象的復雜的概念蘊含在具體可感的生活常識中,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提升其興趣。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高效的導入能起到開門見山、引人入勝、鋪墊主題的作用。教師只要因勢利導,以學定導,引導有方,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進入物理學習的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