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靜 張春峰
(山東省臨沂市第二十中學,山東 臨沂)
記得有一次乘出租車,出租車司機得知我是老師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你們老師真幸福!我當時聽了一愣,不知該如何回答他。做老師很幸福嗎?我是一個幸福的老師嗎?如何成長為一個幸福的教師?我堅持認為,幸福源于學生;源于情感;情感教育是實踐之道;活動課例是成功之處,實現教師與學生的“生命增值”[1]。
教師的幸福不是轟轟烈烈,教師的幸福不是腰纏萬貫;教師的幸福也不是呼喊震天,而是:
那年的六月,天出奇的熱,就要期末考試了,這節課我要兩個班一起上。在這個班講完再跑到下個班講,就這樣反復循環著……幾個來回后,我已經有點氣喘吁吁了,額頭也冒出了汗。這時,一張紙巾遞到我面前,沒有任何語言,只是這一個小小的舉動已經讓我幸福不已。
那天下午有兩節課,像平常一樣,我早早來到22班的教室,在講臺邊等候上課。22班的孫××跑到我跟前,笑嘻嘻地對我說:“老師,節日快樂!”愣了一下,才想起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摸摸他的頭,說聲:謝謝。雖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問候,卻包含了學生對老師的愛。這件事又讓我幸福了許久。
2015年的中考前,所有的老師都鉚足了勁最后沖刺,但有的學生卻不在狀態。14班那節課我什么都沒說,但失望與傷心都寫在了臉上。第二天去上課,講臺邊站滿了昨天不會背誦的同學,向我道歉說:“老師,我們錯了,不應該惹您生氣,昨天不會背的題今天我們都背會了?!蹦且豢?,積攢在我心里所有的委屈和看到學生們懂事后的欣慰一股腦地全迸發出來了,眼淚里都是幸福的滋味。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教師幸福的源頭活水來自課堂,來自師生的認知互動與情感交流,來自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情感,為此,課堂,成為幸福源頭的“場域”。唯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有持久的幸福!
我的反思可以說直接源于一次學生的反饋。有一次,一位學生對我課堂教學的反饋時說:“老師,你太嚴肅了,上你的課我總感覺挺沒意思的?!?/p>
帶著一顆滴血的心看完學生們的意見后,我整個人都快崩潰了。一直以為自己兢兢業業地工作,應該會得到學生的認可,沒想到……從那件事后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到底缺少了什么。
在一次山東省遠程研修的專題學習中,胡云琬老師說:“審視思品課堂是否是高效的一項重要標準,是看其是否具有鮮明的魂。這個魂突出表現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體現?!?/p>
醍醐灌頂。突然發現,原來是因為當年的我,只注重知識目標的達成,單純地認為把教材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把它們背下來,教師的任務就算完成了。今天看來,自己當時的想法與做法太簡單幼稚了。學生不喜歡上我的課,是因為我把思想品德課的魂丟掉了,我得再把它找回來。
通過一段時間的反思與學習,我意識到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讓每位學生都得到一種情感的共鳴,一種行為的養成,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人生的體驗。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目標的過程,是學生不斷形成健康完美人格的過程,從此以后,用情感教育來激活思品課堂,提升情感素養—助力學生成長—成長為幸福教師,就一直是我奮斗的目標,成了我教育教學的追求和向往。
從此以后,用情感教育來激活思品課堂一直是我奮斗的目標,如何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目標呢?我的嘗試主要有:
人的情緒和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產生的,通過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化理為情,融情入理。在劉翔登上奧運會最高領獎臺的國歌聲中我們一起感受自強的力量,在汶川地震的廢墟上我們一起尋找重生的希望,在飛速發展的城市間我們一起期待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時政教育是中學思想品德課的重要內容,它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國內外形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所以時政教育應貫穿于整個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我曾嘗試組織學生分小組輪流在課前進行一分鐘的國際國內大事述評,促使學生主動去關心祖國前進步伐和世界風云變幻,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捕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強烈求知欲、好奇心,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對于學生積極發言的行為及時給予肯定、表揚或者是引導其他學生給予他鼓勵。有時,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在學生的心里掀起層層波瀾。在評價的方式上,我們也要不拘一格,敢于創新,大膽拋棄“好”與“不好”“對”與“錯”這種簡單粗暴的評價。比如:在一節課結束前,我和學生一起評選本節課的“最佳表現獎”“最佳創意獎”“最佳合作獎”“最具潛力獎”……我希望通過這種評價方式告訴所有學生他們都是最棒的。
人的一生,是追求幸福的一生。從教18年,一路走來,有淚有笑,在不斷反思中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以情冶人,育人育心,情感教學,是我不懈的探索和追求,使我的教學變成“學生成長,成為自己的應負責任”[2]。愿所有同仁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同時也把這種幸福帶給我們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