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輝
(東營勝利第十一中學,山東 東營)
筆者經過了一輪的小學教學之后摸索出以下幾點做法:
“興趣是入門的向導,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才會加倍努力。因此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尤為重要。“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學習初期,利用每天晨誦時間,開設“看畫吟詩”欄目:先出示一幅帶有詩詞意境的圖畫引導學生欣賞畫面,再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在學生自由表達之后,大屏幕出示古詩原文,讓學生反復跟讀,自由練讀、背誦。看畫吟詩,圖文并茂,學生自然產生學習興趣。
經典背誦大都是課本以外的詩詞,需要學生課余時間加以鞏固。小學生自覺性畢竟是有限,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制定目標,恰當引導、隨時了解、督促指導學生學習。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識字少、理解能力也較差,教師與其把古詩詞誦讀的一般節奏規律告訴學生,不如親自帶學生去感受。小學生模仿能力強,所選的古詩短小易背,在一遍遍跟讀中自然而然地就輕松會背了。
隨著年級升高,詩歌背誦數量越來越多,如果僅靠機械記憶,不僅容易背混,還易造成只會背誦不會運用的情況,不利于學生的進一步提高。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先根據閱讀提示理解詩詞大意,對特別難懂的地方適時給予點撥。在理解基礎上的背誦,讓學生更多汲取古詩詞的營養。
經過一段時間的背誦,班內涌現出了背詩小能手,由小能手擔當小老師,帶領大家學古詩。先領讀,再講解,同學們跟讀、齊讀、自讀齊上陣,一首詩很快就會背了。小學生上進心強,人人都要當一回小老師。因此,爭先恐后地學習、背誦自己喜愛的詩篇,主動請同學檢查,掀起了誦讀古詩之風。
為了很好地推動古詩詞背誦進度,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規定在一定時間內背誦的數量。課余時間可以由家長協助完成背誦任務;在教室張貼“古詩背誦競賽表”,學生可以利用課間時間找老師或小組長檢查背誦,背誦一篇就可以貼一顆星,背誦10篇就可以張貼一面小紅旗。競賽表里星光閃爍、紅旗飄飄,背誦成果一目了然,更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為了調動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教師要靈活采用多種背法:同桌賽、小組賽、男女生賽;限時背、師生背、一分鐘快背、接龍背;按詩意背、按季節背等。多種形式綜合背誦,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帶來了背誦的樂趣,避免了大量背誦的枯燥。
當學生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詩文之后,就要開展多種形式助力推動。如:“好畫配好詩”“讀詩猜季節”“古詩大擂臺”等,復習鞏固已背誦的詩詞。以“古詩大擂臺”為例,首先由同學們列出已背誦題目,分別歸類,確定展示方式;接著全班分組比拼,選出本組最佳選手;最后各組優秀選手爭奪班級擂主,獲勝者發給“獎狀”以示鼓勵。得獎者自然歡呼雀躍,名落孫山的也暗暗發誓下次一定要超過去。
“古詩接龍賽”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一個項目。每周定期展示,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接背古詩,展示自我。優秀者一節課能復習四十多首詩,最少的也能背誦10首。再如:“抽簽背古詩”活動,學生把背誦過的古詩題目寫在小卡片上,通過抽卡片按指定題目背誦古詩。誰堅持到最后誰就被評為本周的“小詩人”,背不下來的同學為大家表演節目,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把古詩牢記在心中。
這項活動促進學生對古詩文內涵的真正理解,同時也是培養和展示學生綜合素質的良機。各班同學自選最喜歡的詩文自編自演節目,一起欣賞品味,形式不限。可以唱,可以演,可以舞,同學們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
古人作詩非常講究“詩中有畫”。很多詩詞是一幅幅無形又美妙的畫,甚至有時一句詩就是一幅畫。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對詩詞的理解,想象其意境,用繪畫的形式把古詩的內容呈現出來。把學生的作品張貼在教室展示欄上,使學生在每天、每處都能觸摸到中國的經典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愛上古詩詞。
以袁枚的《所見》為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讀罷,浮現在眼前的不就是一幅古時候牧童捕蟬圖嗎?那就不妨讓學生依據詩詞內容來作畫吧。孩子們在反復誦讀、仔細琢磨之后,描繪出了心目中的詩境:機靈可愛的牧童,高大健壯的黃牛,郁郁蔥蔥的樹木,吱吱鳴叫的秋蟬……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一幅形象鮮明的畫卷展現在眼前。同學們在繪畫的過程中再一次理解感悟到了詩意詩情。
為了激發熱情、鞏固背誦成果,學校每學期組織古詩詞誦讀比賽,在期末的表彰大會上頒發獎狀以示鼓勵。
經典古詩文就如同一塊肥沃的土地,里面蘊藏著取之不盡的財富。只要教師抓住這個契機,采用恰當的方法引導學生去吸取它的營養,就一定會結出素質教育的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