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林
高中語文教學方式中,讓學生能夠進行獨立閱讀的一個科學有效的方法就是略讀法,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會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然而,目前仍有部分教師對略讀課文片面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未能充分發揮略讀課文的作用。此外,遷移理論在閱讀文章中的作用也沒有運用起來。那么,教師該如何上好略讀課呢?
一、遷移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現狀
通過對高中語文教材的比較研究發現,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略讀課文占比不小。為了加強對略讀課文的學習,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和優化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通過相關的實踐教學,在語文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注意對知識的“遷移”。所謂的“遷移”基本都是安排在閱讀之后,課后通過老師課堂上面的講解進行所謂的知識上面的遷移。其實,這樣并不是遷移,也為發揮遷移在閱讀中的作用。盡管當今教育界認識到了遷移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真正發揮遷移在語文閱讀中的作用仍需得到關注。而且,一些教師事實上并不了解遷移理論,或者說并不懂得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運用遷移理論。然而幾乎所有的教師都受過專業的師范教育,因此他們對遷移理論的理解程度與他們的受教育水平并沒有直接的關系,究其真正的原因,還是教師本身的教學觀念沒有與時俱進。
教材內容編排欠妥治理的教材結構更利于學生對教材進行一個整體的系統把握,教材的編排應當與學生的認知結構相一致,好的教材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背景,形成對教材的系統把握,更利于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閱讀的深度。
一些老師在教學中總漠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在遷移教學中,必然需要情感態度的參與。語文作為一門工具型學科,同時也是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而存在的。在閱讀教學中,若沒有了學生的情感態度的參與,遷移就很難真正完成,應當更好地教導學生學會略讀方法。
二、遷移在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1.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強調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也應當更好地教導學生學會略讀方法。遷移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而非僅僅只是教學生讀懂了幾篇課文。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其實就強調了思考的重要性。布魯納提倡“發現法”,認為應該由教師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思考、發現。兩者都在于強調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知識和獲取知識。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課本知識,理解課文內容,還應該把課文當作一個范本,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文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去發現、探索,從而學到知識。
2.擺脫束縛,激活經驗
應建立起課內外閱讀的橋梁。在上課前,可以讓學生們先閱讀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章、資料,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還使學生在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此外,還可以通過網絡搜索,閱讀相關文章,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教育心理學中,建構主義者認為,所有的知識都是基于已有的知識而建構起來的。不少研究也表明,如果教師能夠關注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帶入的已有知識與經驗,以此作為教學的起點,就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例如,學生在學習《孔乙己》的時候,學生可能因為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對文中的孔乙己深陷于傳統思想而不自知的不幸遭遇并不了解,因而難以理解。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們主動思索,積極運用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驗來構建文章的意義,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就顯得無比重要。
此外,還可以把學生已經學過的精讀文章作為學生的已有知識或經驗,從精讀的文章出發,找出精度文章和略讀文章的共同點,從而更好地發揮遷移的作用。
三、找準遷移點,形成有效遷移的方法
在教學中,應當找出精讀文章和略讀文章的相似點,即可實現精度文章在略讀文章中的遷移。緊抓兩者的相似點,建立能激發學生情感的情境,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
方法一在略讀課文中延續精讀課文的主題。在《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雖與妻子劉氏雖然相愛,但卻在封建社會下也因母親的不滿和妻子無育而休妻,最后劉蘭芝投水自盡,焦仲卿也殉情而亡。這個故事很悲慘,但卻能被流傳至今也是引人深思的。不僅僅是古代,現在也有不少的家長猶如焦仲卿的母親一般,我們不應該嘆息一下那個悲情的故事,更應該思考現在如何避免這類悲劇的發生,涉及到對愛情、親情和友情的思考。
方法二:在略讀課文時要深化精讀課文的情感。在《我有一個夢想》,在一個廣場聚集中平時隱藏在角落里的人,他們被一個領袖激勵,被感染,里面的內容是如此的樸實而真情,愿自己的孩子以后生活在一個沒有歧視的環境,考慮的不僅是自己和他人,更是未來。現今種族歧視依舊存在,還有地域歧視,性別歧視等等,這些都涉及到自身,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他人,以及這個世界。感情的升華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從中有所悟。
方法三:集體討論,糾偏改錯。在略讀課文后可以讓學生們分組討論,交換各自對于文章的理解,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在討論后,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討論適時指點糾正,總結課文,以免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偏差。
總之,要先找到精讀文章與略讀文章的遷移點然后進行遷移,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略讀文章。此外,從學生的既有知識和經驗出發,轉變傳統的固有思維方式,讓遷移可以在略讀課文時產生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