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建 林建平 張國輝 高小兵 張振惠
摘要 目的:回顧性分析駐戈壁地區某部中老年干部健康狀況及該區中老年疾病的流行特點。方法:采取位序及檢出率法對2010年以來連續7年的中老年體檢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生活方式疾病、膽囊疾病、肝腎囊腫的檢出率連續7年均排在前12位。結論:本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應切實加強健康教育與管理,預防慢性病的發生,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減少非戰斗減員。
關鍵詞 健康體檢;患病率;回顧性分析
健康體檢是指通過醫學手段和方法對受檢者進行身體檢查,了解受檢者健康狀況,早期發現疾病線索、健康隱患的診療行為,是疾病二級預防的重要方式。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健康意識逐步增強,保健意識也逐年提高,人們普遍希望進行定期體檢,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預防潛在疾病。多年來,我院每年都要對本地區中老年人進行至少1次的健康體檢,近3年來,體檢項目不斷增加,參檢人員拓展到所有人員。為了解本地區中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及疾病的流行特點,對2010年以來連續7年的體檢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取駐戈壁地區某部中老年干部為研究對象。均長駐該地區>10年,共6 860人,其中2010年705人,2011年958人,2012年987人,2013年1 069人,2014年1 012人,2015年1 036人,2016年1 093人。2016年受檢對象年齡32~80歲,平均41.06歲,性別比男:女為3.29:1。7年來數據在年齡、性別比分布方面基本一致。
體檢內容:①詢問病史;②物理檢查:身高、體重、腰臀圍、血壓、內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婦科等;③輔助檢查:胸部DR攝影、普通心電圖、心臟彩超、頸部血管彩超、甲狀腺彩超等;④血液化驗:血常規、血生化(包括肝功、腎功、血糖、尿酸、血脂等)、尿11項檢查。部分有某種疾病征象者,加做相關檢查項目。
體檢方法:①物理檢查:檢查人員由高年資主治醫師、護師以上人員擔任,嚴格按診斷學規定的查體方法進行。每年體檢前,召開體檢協調會,嚴格程序、標準。②血液檢查:抽取空腹靜脈血(距前餐8~12 h)4~5mL,離心后取血清進行檢測。生化儀器采用BECKMAN CX5PRO、強生V4600,血常規儀器采用SYSMEX-800I,尿液檢測儀器采用MEJER-600。測定、定標、質控均使用設備專用試劑進行,確保數據結果可靠。③心電圖檢查:儀器為北京EcgExplorer 500A;彩超儀器為美國GELOGIQ5 PRO,使用標配探頭。由特診科專業人員進行心電圖檢查和各部位的彩超檢查,確保標準一致。
診斷標準:按全國疾病調查統一標準進行疾病分類及診斷。
統計學方法:資料采取位序及檢出率法進行匯總分析。
結果
匯總分析2010-2016年7年中按檢出率排序,得出前12位的疾病及異常結果,見表1。
匯總分析2010-2016年7年人員參檢率、異常人數、總體異常例次、人均異常例次比較,見表2。
討論
從表1可以看出,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和高尿酸多年來一直是我區中老年檢出率較高的疾病,與馬洪建等報告的結果一致。生活方式疾病通常發病隱匿,有很多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多于體檢時發現或出現嚴重并發癥時才診斷。這幾種疾病常同時發病,相互影響,互相促進,甚至形成惡性循環,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研究表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的增長,與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高尿酸血癥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它常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并存,加重動脈硬化,加速冠心病的形成與發展,增加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
從表1還可以看出,膽囊疾病(膽囊息肉、膽囊結石、膽囊炎)同樣連續7年排在前12位之列,提示我區膽囊疾病的發生率也較高。有研究顯示,在脂肪肝人群中,膽囊息肉或膽石癥的檢出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脂肪肝與膽石癥或膽囊息肉的檢出率密切相關,膽結石及膽囊息肉多以膽固醇性多見,兩者的發生與膽固醇代謝異常密切相關,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并互為因果。
脂肪肝是各種因素導致的肝細胞內脂質含量超過肝濕重5%的一種病理狀態,其進展為肝硬化和肝癌的概率分別為5%~10%和1%~2%,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原因,而脂肪肝的發生與體重呈正相關,并與脂質代謝異常密切相關。高脂血癥連續7年均列前12位中前2位,這也是脂肪肝檢出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肝、腎囊腫的檢出率連續7年均在前12位之列,提示其患病率也較高。絕114中國社區醫師2017年第33卷第27期大多數肝囊腫是先天性的,因先天發育的某些異常導致,后天性因素少見,主要為牧區包蟲感染,另外外傷、炎癥、腫瘤等也可引起肝囊腫。腎囊腫是腎臟內出現大小不等的與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腫塊的總稱,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一方面可能與年齡有關,另一方面可能與B超檢查率增加有關。肝腎囊腫大多數預后良好,但對于首次發現的囊性包塊,要進一步檢查,以明確其性質。對于明確診斷者,定期復查即可。
從表2不難看出,人員總體參檢率7年來呈逐年增加趨勢,從2010年的63.96%增加到2016年的95.21%,特別是2015年參檢率達98.01%,提示人們的保健意識明顯增強,對健康體檢的需求越來越高。但總體異常例次也在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總體例次787例次增加到2016年的3 678例次。一方面可能與參檢人數增加、體檢項目增加有關,另一方面也說明人們的健康異常狀況也在增加。從人均異常例次來看,從2010年的2.02到2016年的3.42,這從另一方面證明人群的健康狀態并不樂觀,應引起相關部門及檢參檢人員的高度重視。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器官機能逐漸衰退,加之工作強度大,應酬無節制,經常加班熬夜等,導致體內激素分泌失調,抗病能力減弱,患病率逐年增高,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因素。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生活習慣是引起慢性病發生與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生活方式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能很好地幫助人們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減少慢性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從而預防和控制慢性病的發生。醫療保健部門和相關機關部門今后的工作方向應從單純的健康體檢向全面的健康管理轉變,切實加強健康教育與管理,除要做好健康體檢外,更要重視和加強人員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定期體檢后進行回訪,做好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與管理,做到體檢發現、盡早預防,真正體現體檢的意義和價值,從而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減少非戰斗減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