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題為《美國衛生局叫停華人吃蟹黃,因為其可能致癌》的文章在朋友圈廣為流傳,具體內容是:美國紐約衛生局稱蟹黃、蟹膏化學物質集中、重金屬超標,會嚴重影響人的健康。
真相:傳言中提到的“紐約禁食螃蟹”其實是當地政府針對哈德遜河和紐約港水域的工業污染問題提出的,而不是說所有的螃蟹都會影響人體健康。
如果在良好的水域中生長,螃蟹的重金屬含量微乎其微。目前國內大部分螃蟹為人工養殖,相比于野生環境,人工養殖的水質和生態環境都在安全可控范圍內。
另外,從生物角度分析,螃蟹最易受污染的部位其實并不是蟹黃,而是蟹腮、蟹肺、蟹肝等不食用的部位。
一段“商家給螃蟹注水”的視頻在微信朋友圈內瘋傳,讓不少消費者對其望而卻步。

真相:如果真的給螃蟹注射水,不出10分鐘,它一定會死掉。因為螃蟹的臟器都在蟹殼中,一旦注水,臟器所處環境的滲透壓會發生劇變,改變蟹體內的平衡,導致它死亡。
一個疑似向青蟹體內注射不明液體的視頻在網絡熱傳,網民紛紛猜測注射物為胡蘿卜素、蟹黃膏和尿素精等,引發公眾廣泛討論。
真相:該視頻中的做法乃是農村家宴為增味而采用的特殊烹飪方法,在上蒸籠前向螃蟹注入料酒和佐料,會更入味。
螃蟹其實是很脆弱的生物,殼一旦破損,就意味著它的生命走到了盡頭。有時候天上的小鳥飛下來啄它一下,把殼啄破了,它就會死掉,更不要說被針頭扎破肚子了。
螃蟹注水很快就會死亡,注入其他黃色液體也是一樣道理。打針的螃蟹不僅會留下明顯的針眼,而且活不過1小時。
之前微信朋友圈流傳一則煮熟的河蟹疑似有膠狀物的視頻,讓人倒盡胃口。
真相:視頻中河蟹上的透明膠狀物質是蟹膏,主要為雄性的副性腺及其分泌物,是雄蟹強壯與成熟的標志。雄蟹成熟后,副性腺異常發達,占據生殖系統絕大部分,甚至將蟹殼頂起。

副性腺富含蛋白、脂類和其他各類營養物質,營養價值高,且十分美味。
網絡上一則“螃蟹和西紅柿同食如吃砒霜”的消息被紛紛轉發,宣稱螃蟹中的五價砷和西紅柿里的維生素C會氧化產生砒霜。
真相:西紅柿和蝦蟹同食,西紅柿中的維生素C,能夠將蝦蟹中無毒的五價砷轉化為有毒的三價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砒霜。但是,這個只有理論上的可能,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理化毒理所曾經做過模擬實驗,并未發現砒霜。
按照每千克蝦蟹含0.5毫克無機砷的極限值來計算,即使這些砷能被維生素C全部還原成砒霜,理論上只有一次食用超過100千克的蝦蟹,才可能發生砷中毒。按照正常人的食量,不存在砷中毒的危險。
有傳言稱,“螃蟹是避孕藥喂大的,兒童多吃螃蟹會性早熟”“現在有些螃蟹吃起來肉質酥松,味道有點苦,可能是喂了避孕藥”。
真相:人們吃蟹喜愛的蟹黃和蟹膏,恰是螃蟹的性腺,喂避孕藥將使螃蟹性腺不發育,蟹黃和蟹膏都沒有了。螃蟹對水質要求非常高,加入避孕藥會破壞水質,導致螃蟹死亡,得不償失。
用避孕藥會大大增加螃蟹的養殖成本。由于海水和湖水屬于活水,投藥馬上就會被沖走。避孕藥最便宜的也要五六塊錢,假設在大片水域里投放能夠稀釋后還起作用的避孕藥,光購買避孕藥的費用就比養殖螃蟹的費用高得多,所以避孕藥養蟹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大閘蟹是注射激素長大的,小孩吃了導致提前發育”“現在的大閘蟹根本不能吃,是靠激素催大的,人吃了不會健康”等謠言瘋傳。
真相:螃蟹屬于低等無脊椎動物,激素對大閘蟹起不了任何作用,且激素會抑制其性腺發育,反而導致大閘蟹的蟹黃和蟹膏變少。另外,雌激素的投放勢必會影響到水質,反而不利于大閘蟹養殖的長期經濟效益。
有傳言說,“大閘蟹用抗生素浸泡防病,喂食超標?!?/p>
真相:在歷年的大閘蟹抽檢中,包括孔雀石綠、氯霉素、呔喃代謝物、己烯雌酚、甲基睪酮等指標,都未超出標準范圍。
投放抗生素會破壞蟹生存的水質,容易導致蟹死亡。為了預防大閘蟹生病,創造良好的水質,養殖戶會在池塘內養殖水草,利用生物調節,保障水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