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開始,互聯網家裝異軍突起,最高峰時曾有123家公司拿到融資,而到2018年上半年,全國宣布倒閉的家裝公司已超過100家。深圳、杭州等多地不少互聯網家裝公司因資金鏈斷裂倒閉,甚至是老板“跑路”。歷數在這一輪行業洗牌中倒下的互聯網家裝公司,許多本身并不具備電商基因,也沒有建立起自身的供應鏈和渠道基礎,而把業務重點放在了網絡營銷上。如果本末倒置,只是打著創新的幌子,披上互聯網的外衣,一味通過概念炒作吸引用戶,而不是思考如何真正優化和改造裝修的流程,那么難免會出現質量無法把控甚至工期完不成就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同時,如何規避“忽悠式創新”在網絡空間招搖撞騙,對于監管部門來說也是一個新的課題。
——只要談到有關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的話題,小米和華為一定是頻頻出現的兩個“名字”。前者過完8歲生日后一口氣推出了7款新產品,2018年7月9日在港交所上市,以硬件起家的小米能夠脫穎而出,與始終堅持手機側按鍵要測試50萬次這樣近乎“過分”的可靠性測試直接相關。后者成立31年,發布了新的智能計算業務布局,為迎接全聯接時代做著積累,從一個只有2臺萬用表和1臺示波器起家的民營企業快速成長為全球通信行業的領導者,華為靠的是在創新上心無旁騖的“一根筋”。兩家企業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致力創新,獨具匠心,最終收獲滿滿。不創新不行,沒有匠心不行,二者都必須堅守。
——每逢雨季,全國多地都會遭遇暴雨侵襲,各級政府部門積極應對,其中不乏一些治理好辦法。比如昆明實行的“責任人制”,有效緩解了“發現淹水不知道該找誰”問題,解了不少市民的燃眉之急。好辦法要真正實現行之有效,必須推而廣之,嚴抓落實。與此同時,這也對相關責任人提出了更高要求,確保其能將責任落實到位。我們期待城市防汛好辦法推而廣之,讓城市不再“年年雨季年年淹”。同時,也期待其他領域出現的好辦法能被落實到位。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公布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提出要健全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在2020年底前,全國城市及建制鎮全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同時探索建立農村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目前這一制度已經成為全球環境保護及治理的通行原則。人們可以用這筆污染者付的費用來彌補產生正外部性的環保企業,增加他們的收入,緩解其環保上收不抵支的狀況,激勵他們更好地提供公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