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賽云
摘 要:《傲慢與偏見》 是英國十八世紀女作家簡·奧斯汀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麗莎白因為傲慢與偏見而產生的情愛糾葛為線索,描寫了幾對截然不同的姻緣。本文將通過對比人物性格特征并結合時代背景對《傲慢與偏見》中不同婚姻觀進行分析。文中的婚姻觀對當代女性的擇偶觀和婚姻觀有極大借鑒意義。
關鍵詞:傲慢與偏見;愛情;性格;金錢
一、《傲慢與偏見》的概述
《傲慢與偏見》圍繞貝內特一家女兒的婚姻大事展開。從倫敦搬來的闊少爺賓利給貝內特一家造成了混亂,貝內特太太迫切想將自己美麗的女兒嫁給富有的賓利。在賓利先生舉辦的舞會上,賓利對溫柔美貌的簡一見鐘情,克服了懸殊的背景最終在一起。舉止傲慢的達西卻使伊麗莎白產生了誤解,而達西對活潑可愛的伊麗莎白產生了好感。伊麗莎白聽信了年輕軍官韋恩的讒言對達西更大的偏見。這些偏見使伊麗莎白拒絕了達西的深情告白。經過了一系列的事情,最終伊麗莎白對達西消除了偏見,有情人終成眷屬。
二、簡·奧斯汀的身世和時代背景對婚姻觀的影響
簡·奧斯汀是英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她出生于一個英國鄉村小鎮,家境富裕,沒有接受過系統正規的教育。奧斯汀的父親是當地教區的一名牧師,擁有大堆文學藏書。這使得奧斯汀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并且閱讀了許多的文學作品和小說。對于少女時期的奧斯汀來說,讀各類小說是她閑暇時候的消遣。奧斯汀住在鄉村小鎮里,接觸到的都是中小地主,牧師等人。鄉村里的舒適靜謐的生活,使奧斯汀的作品沒有太大的社會沖突。奧斯汀終身未婚,但是她崇尚自由與愛情。她既反對沒有愛情為基礎的婚姻,同時也反對沒有經濟基礎的婚姻。愛情與面包缺一不可。對于女性來說,怎么追求感性和理性,自由與規則之間的平衡,奧斯汀提出了自己深刻的見解。奧斯汀鼓吹實現個人價值,崇尚精神自由。支持以愛為名的婚姻,但反對逃脫規則的私奔。基于這些思想,奧斯汀寫下了這部偉大的作品。
《傲慢與偏見》描述了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英國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這本書以封建,保守的英國鄉村生活為背景,重點突出了婚姻觀,社會階級制度,經濟形態和偏見等社會現實。在奧斯汀生活的時代,女性獨立問題成為禁忌,女權問題被禁止提起。社會的政治經濟等領域都被男性掌控,女性只有依靠男性生活,沒有任何屬于自己的發展機會。如果女人沒有經濟保障,那么她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嫁給上層階層的男人。只有這樣,可以住在男人的房屋,進行社交,保持自己階層的地位,維持自己原有的生活水平。對于這個時代背景的女性而言,她們沒有別的生活收入,只能依靠男性生活。這都表現了在當時時代背景下,女性的從屬地位和被欺壓的情況。
三、四對不同婚姻的分析
(一)賓利夫婦
賓利先生是一位來自倫敦的富有的紳士,他英俊,善良,彬彬有理,富有魅力。簡,一名美麗,溫柔,沉靜的淑女。在賓利舉辦的舞會上,兩個人一見鐘情。簡和賓利的結合,更像是王子與公主的結合。兩個人的個性有許多的相似之處,同樣的溫和,友善,從容,招人喜愛。這也許就是兩人被相互吸引的原因。兩人的婚姻是建立在愛情和經濟基礎上的美滿婚姻。賓利對于愛情的不自信和優柔寡斷。而善良內向的簡,克制自己的感情,她沒有勇氣表達她那濃厚的愛意,這造成了賓利的誤會。同時賓利在好友達西和妹妹的影響下,開始質疑簡對于他的感情,偷偷不告而別,這使得這段感情中斷。幸運的是,在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幫助下,兩人冰釋前嫌,最終結為伴侶。
(二)達西夫婦
達西氣宇軒昂,身材魁梧,家境優渥。但是他天性不善言談,性格內向,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容易給人留下傲慢的印象。在男客不多的舞會上,達西明明擅長跳舞卻拒絕與女客共舞,獨自坐著,這是十分失禮的行為。當達西與伊麗莎白第一次見面時,達西評價伊麗莎白漂亮但是不足夠吸引他。使得伊麗莎白對于達西的初次印象極差。但與此同時,達西卻被活潑可愛,談吐幽默的伊麗莎白吸引了視線。故事的后來,伊麗莎白聽信了滿嘴謊言魏肯的讒言,對達西產生了更大的偏見。達西第一次求婚時,把他心中熱切的愛,熾烈的感情一一對伊麗莎白訴說。而在此時伊麗莎白對達西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偏見,果斷拒絕了達西。她指責達西的傲慢與無理,聲稱自己絕對不會接受這樣一份感情。達西雖然是一個不善言談的人,但是他卻是內心善良,有情有義的人。面對伊麗莎白的無端指責,達西并未喪失風度。再后來,當伊麗莎白因為姐姐和妹妹的事情困擾時,他一聲不吭背地里解決了所有事情,并未邀功。他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舉止,讓伊麗莎白對他改觀。伊麗莎白,聰明伶俐,視金錢為糞土,善于思考問題。這些種種吸引人的品質讓達西愛上了她。一開始,伊麗莎白對達西產生了偏見,后來通過后來達西的努力,伊麗莎白終于明白了自己誤會了達西,放下了自己心中的成見,消除了誤會。兩個人最后在一起,擁有了一段令人羨慕的感情。這兩人的婚姻是最令人羨慕的婚姻。兩人從一開始的兩看相厭到最后的情投意合,這是經過兩人的共同努力達成的。這說明一段好的感情,不能僅僅依靠外界因素,更需要的是兩人的不懈努力。這樣才能情比金堅,幸福美滿。
(三)威科姆夫婦
威科姆外表風流倜儻,英俊瀟灑,會討女人歡心,實際上卻是一個虛偽做作,厚顏無恥,虛榮拜金的小人。威科姆通過自己的花言巧語贏得了伊麗莎白的歡心,并告訴伊麗莎白達西因為嫉妒侵占了他的家產,剝奪了自己原本繼承家財的權利。使得伊麗莎白對達西產生了更大的偏見。莉迪亞舉止輕浮,眼光膚淺,無知又頭腦簡單。面對威科姆的勾搭,不考慮后果,令家族蒙羞,義無反顧跟著威科姆私奔。達西為了幫助伊麗莎白,主動替威科姆還清了欠款,并給了威科姆一大筆錢財結婚。頭腦簡單的莉迪亞天真的認為自己這段婚姻是幸福,令人羨慕的。她卻從來沒有為自己的家族和姐妹考慮過,只顧貪圖自己的快樂和快感。給自己的家族蒙羞卻不以為恥。這是如此的愚昧可笑。這兩人的婚姻是建立在情欲與外貌之上,兩人之間沒有任何愛情的基礎。這是十分不負責任的一段婚姻。我們可以看出基于外表與性欲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是易碎的玻璃。所以婚姻必須建立在有感情的基礎之上,這樣的婚姻才會長長久久。
(四)科斯林夫婦
科斯林是一個虛榮,自視清高,趨炎附勢,自大滑稽的人。而作為伊麗莎白好友的夏洛特,聰明,有主見,真誠大方。這樣優秀的女性為什么會選擇科斯林作為自己的伴侶呢?因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女性只有嫁人一條出路。年紀不小,家里也沒有什么錢財的夏洛特,她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嫁給一個家境寬裕的科斯林。這只是一段基于金錢的婚姻。當伊麗莎白拜訪夏洛特時,可以看見裝修精致的房間,細心打理的花圃,對于夏洛特來說,這段婚姻是讓她滿意的。唯一不足的是,她的伴侶科斯林,只要把他忘掉,一切都十分美滿了。而對于科斯林來說,他的婚姻是為了滿足凱瑟琳夫人的要求。他的目標是找一位淑女結婚,無論是誰都可以。這段婚姻沒有任何的愛情的基礎,只是夏洛特和科斯林各取所需罷了。而這樣的婚姻真的是幸福的嗎?我相信,如果是為了單純的利益而結合在一起的婚姻是難以忍受的。如何與自己不愛的人朝夕相處這是一個特別難的問題。所以,必須找一個自己真心愛的人結婚,這樣的婚姻才是幸福的。
四、結語
從這幾段婚姻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奧斯汀的婚姻價值觀。一段幸福美好的婚姻是必須要建立在經濟和愛情的基礎之上的。沒有面包的愛情,所謂貧賤夫妻百日哀,不得不為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操心。日復一日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這樣只會消耗愛情。而沒有愛情作為基礎的婚姻會是怎么樣的呢?兩個人只是為了利益關系結合在一起,一段沒有愛情滋養的婚姻絕對不會長久。兩個沒有感情的人因為金錢的關系朝夕相處,又怎么會快樂呢。奧斯汀堅信,一段幸福的婚姻,愛情與金錢缺一不可。當代女性,常常因為如何平衡愛情與金錢之間的關系而感到困擾。雖然傲慢與偏見是基于十八、十九世紀的時代背景描寫的,但是對當代女性還是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相比于那個年代的女性來說,現代女性擁有更多的權利和機會。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職業和想要生活的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部作品從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女性只能選擇依靠男性生活的社會現狀,并指出女性如果只是選擇維持自己的生活而選擇與男性結婚。這樣的婚姻只是徒有其表的婚姻,是不會長久的。她呼吁女性應該勇敢追求愛情,追求自己的幸福。
參考文獻:
[1] Austen, J. Pride and Prejudice [M].America: Bantam Classics, 1983.
[2]白紅梅.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婚姻觀的現實意義[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0):73-74.
[3]陳明茹.論《傲慢與偏見》的愛情觀與婚姻觀[J].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7(01):71-74.
[4]李慧,鄒愛榮,趙青. 從《傲慢與偏見》解析簡·奧斯汀的婚姻觀[J]. 語文建設,2015,(08):37-38.
[5]劉婷婷.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婚姻觀對比分析[D].蘇州大學,2012.
[6]馬麗娟.簡·奧斯丁在《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探討[J]. 前沿,2013,(06):143-144.
[7]張聰.簡·奧斯丁的婚姻觀在《傲慢與偏見》中的體現[J].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8(0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