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萬事
摘 要:馬克思發展共同體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向往人類未來“真正共同體”的美好,認為只有在未來新的社會才有條件建立新的發展共同體,成為了唯物史觀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它不僅是人類思想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之一, 而且傳承了存在于人類文明傳統中的共同體思想。當今,面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巨大任務,需要進一步認識好樹立馬克思發展共同體思想,為推動發展共同體建設的新的實踐不懈奮斗。因此,通過對馬克思發展共同體思想的認識,有助于深化對這個思想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的把握。
關鍵詞:發展共同體;馬克思;當代意義
一、馬克思發展共同體思想的內涵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何為馬克思發展共同體思想?馬克思總結和批判繼承了前人哲學家的“共同體”思想,指出社會是人們在特定歷史時期、由特定的人們以特定的方式進行的特定的活動的相互作用的產物。他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按照人類社會發展實際,在批判資本主義虛幻抽象共同體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三形態”說,主要囊括人的依賴關系時期的"自然形成的共同體"、物的依賴關系時期的"虛假的共同體"和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真正的共同體",從客觀上揭露了只有在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二、馬克思發展共同體思想成為當代人借鑒的內在動因
(一)馬克思發展共同體思想的核心命題為當代人追求自由發展提供了必然性
馬克思認為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真正實現全面發展和自由。在未來社會,人在積極實現自己本質的過程中創造新的社會聯系,從而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個人不可能離開共同體而單獨存在,共同體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基礎。在當代中國,人是社會人,每人之間勞動創造的價值不是簡單的累積,它是一種內部系統的集體智慧,可以創造出大于單個人力量的好幾倍。
(二)馬克思發展共同體思想的物質基礎成為當代人實現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
馬克思唯物史觀指出物質資料的生產力是全部人類社會歷史的基礎,隨著新的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生產關系不斷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在這一特定生產方式的下不斷調整,他的“兩個絕不會”和“兩個必然”從也說明了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選擇的路線有其理論合理性與合規律性。因此,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為建立和鞏固社會提供了物質條件,全方面的為人的發展需要提供堅實的基礎。
(三)馬克思發展共同體思想的制度條件為實現當代人與人關系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為了給所有的人供應發展性的工作,提供充足的物質生活和休閑時間以及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公有制主體地位的確立實現了這一目的,使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得以真正建立,它也決定了相應的分配制度。馬克思指出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具有非對抗性的,很顯然,只有合理的經濟制度和分配方式,才能實現社會的資源的節約,充分保障人們的公平,為每一個人提供和諧發展的根本條件。
(四)馬克思發展共同體思想的目標模式是滿足當代人個性發展需求的基本尺度
隨著生產力與分工的不斷發展,全球的整體相關性日益密切,人類社會交往日益普遍化,馬克思、恩格斯在總結世界歷史發展的歷史教訓,順應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指出新的社會聯合體是要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這一聯合體是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生產能力成為隸屬于他們的共同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本性,滿足了當代人個性發展需求。
三、馬克思發展共同體思想對當代人的借鑒意義
黨的十九大把“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方略,當今中國已經進入了新時代,現階段面臨的任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樹立發展共同體思想對推動發展共同體建設,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具有重大意義。
(一)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發展共同體的目標導向
發展共同體是要實現每一個人的利益最大化,絕非少數人的一己私利。在當代中國,每個人都在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就要求群眾路線這一根本準則貫徹落實,一心一意為國家和人民謀發展、謀幸福,齊心協力打造共同富裕的社會新格局。
(二)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發展共同體的物質基礎
馬克思主義指出生產力是社會生產活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構成發展共同體最重要的物質基礎。經濟對政治和文化具有決定性作用,個人自由的全面實現必須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經濟基礎水平之上,“個人的全面發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對個人才能的實際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為個人本身所駕馭的時候,才不再是理想、職責等等,這也正是共產主義者所向往的。”因此,通過大力發展生產力,可以使每個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日益得到滿足,從而讓人的本質力量日益得到體現。
(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發展共同體的關鍵條件
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與發展共同體二者之間具有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關系。首先發展共同體既體現在物質層面,又體現在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建立發展共同體就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因為只有在公平正義的社會里,發展共同體的形成才有可能,個人關系和個人價值的全面性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在真正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發展,而那些任何以一己私利為目的建立的利益團體,無論從任何方面來說都不可能做到維護社會共公平正義,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共同體。其次,反過來說,大力構建發展共同體也有利于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每個人的全面發展是整個社會文明發展進步的標致,而整個社會把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當作其發展的目的和動力。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關系中,集體利益、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具有根本的一致性,也即是說,在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沖突時,應該認識到個人只有在為社會、為人民、為集體利益而奮斗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實現和保障自己個人的利益。同時,集體和國家要盡最大努力去關心每個人的利益和幸福,保證每個人正當的合法的自由權利盡可能得到公平公正的體現。
(四)構建和諧社會是發展共同體的本質要求和內在規定
馬克思發展共同體思想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基本要求,構建和諧社會是發展共同體的本質要求和內在規定。
首先,真正的共同體的實現是建立在個人的全面發展和整個社會和諧共同發展的基礎之上。作為一種發展著的社會共同體,其本質是人的多重和諧關系,真正體現了社會和諧的格局,正如馬克思所強調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矛盾的真正解決。當代中國而言的和諧社會是一種相對于局部矛盾而言的,并不是絕對沒有矛盾的社會,也不是絕對沒有利益沖突的社會,而是能夠通過一種大家都能接受的途徑主動化解社會矛盾的社會。
其次,馬克思進一步強調生產者在再生產的行為過程中不斷煉出新的品質,通過生產而發展和改造著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觀念,產生新的行為方式和需求,他指出每個人都充分享有自由而平等的權利和必須履行的義務,因此,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尤其是要求人們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就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當代中國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面對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矛盾,國家應該采取積極措施來規范社會關系,積極化解人與人之間利益沖突,不斷約束與引導每個人與每個發展共同體的行為。
總之,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建立發展共同體,就是要提升不斷人的思想境界,建立人與人、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社會關系,這就需要每個社會成員都能自覺形成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和政治意識,各司其責,物盡其能人盡其才,又和睦相處。
四、結語
毫無疑問,我國目前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要完全具備建設真正的共同體的物質基礎,體現并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任務還任重而道遠。因此,我們要齊心協力,凝心聚力地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形成和完善發展共同體。
參考文獻:
[1]〔德〕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下),榮震華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551.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1-574.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8-592.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8-929.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44.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0-516.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73.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874.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145.
[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 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