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威
【摘要】目的 探討經導管肝動脈栓塞(TAE)與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TACE)治療原發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TAE組24例與TACE組46例,比較兩組生存率與不良反應。結果 兩組Child-PughA、B級患者生存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ACE組Child-PughC級患者生存率高于TAE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肝臟儲備功能嚴重低下的原發性肝癌患者而言,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的治療效果優于經導管肝動脈栓塞。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經導管肝動脈栓塞;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
【中圖分類號】R735.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2
原發性肝癌屬于好發于男性群體中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分析其可能與環境、黃曲霉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因素存在密切關聯[1]。該疾病患者多表現為消化道癥狀或癌痛,嚴重者可發生肝癌轉移,造成全身癥狀,進而將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影響[2]。故尋求有效的治療方案,以控制疾病進展,減少預后風險顯得尤為重要?;诖?,本研究進一步對比分析TAE與TACE對原發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影響?,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TAE組24例與TACE組46例。其中,TAE組男16例,女8例,年齡41~85歲,平均年齡(58.49±3.11)歲,Child-Pugh分級:A級6例,B級7例,C級11例;TACE組男30例,女16例,年齡42~85歲,平均年齡(58.56±3.17)歲,Child-Pugh分級:A級11例,B級13例,C級22例。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者;②術前經核磁共振、CT等檢查確診者;③卡氏評分≥60分者;④腫瘤直徑>10 cm者。(2)排除標準:①血液系統疾病者;②存在化療藥物過敏史者;④嚴重器質性病變者。
1.3 方法
TAE組:于腫瘤供血動脈內將5F-RH導管置入,進行超選擇,碘化油為栓塞劑,視患者肝功能以及腫瘤供血情況,經透視監視下,進行腫瘤供血動脈栓塞術,隨后用明膠海綿碎末對栓塞效果進行加強。TACE組:依據患者腎功能情況對治療藥物進行選擇:亞葉酸鈣+鉑類+5-氟尿嘧啶+阿霉素(或絲裂霉素、羥喜樹堿),隨后進行肝固有動脈或肝右動脈、左動脈栓塞術,將化療藥物與碘化油混合制成乳劑進行栓塞,并用明膠海綿碎末加強栓塞效果。
1.4 觀察指標
①治療后1年,根據兩組Child-Pugh分級,對比兩組生存率。②記錄兩組惡心、嘔吐、發熱例數。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生存率
治療后1年,兩組Child-PughA、B級患者生存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ACE組Child-PughC級患者生存率高于TAE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目前,γ刀、射頻、化療、手術均為臨床治療原發性肝癌患者的常用手段,但隨著疾病的惡化,肝癌晚期患者的身體素質、機體抵抗能力、耐手術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將導致手術治療受阻,僅有不足20.00%左右的患者可達到手術治療指征[3]。故探尋新的非手術治療方式,已成為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
TAE與TACE均是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的引導下進行的非手術治療手段,具有創傷小等優勢,且遠期治療效果較為顯著。有研究表明,TAE與TACE均可有效控制原發性肝癌患者體內腫瘤的生長,利于延長其生存期,是治療該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1年,兩組Child-PughA、B級患者生存率雖無明顯差異。分析其原因如下,門靜脈與肝動脈均為肝臟主要供血血管,當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肝動脈無法正常供血時,其門靜脈將代償性增加血流量,最終影響其正常機體代謝功能[5]。TAE與TACE均可在改善患者肝臟腫瘤供血功能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有效治療,同時還可最大程度的幫助患者保護其肝臟組織的完整性,利于實現最佳康復效果、最大臟器保護以及最小損傷的介入放射學追求目標[6]。但TACE組Child-PughC級患者生存率高于TAE組,提示TACE可有效提高肝臟儲備功能嚴重低下的原發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明膠海綿顆粒亦或是明膠海綿碎末栓塞患者近端腫瘤供血血管,可盡最大限度使腫瘤去血管化,進而到更好的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原發性肝癌患者采用TAE與TACE治療后均具有良好的遠期效果,且不良反應發生率相當,但TACE對肝臟儲備功能嚴重低下患者而言,更具優勢。
參考文獻
[1] 張俊雅,溫曉斐,閆 鵬,等.原發性肝癌的介入治療現狀與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9):5797-5800.
[2] 王 鶴,何 蕾,董家鴻.原發性肝癌手術治療的預后因素分析[J].海軍醫學雜志,2017,38(1):43-45,53.
[3] 熊 琨,白 飛,陳丹妮,等.中國原發性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和射頻消融聯合治療與單獨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較[J].中國衛生資源,2018,21(3):271-274,279.
[4] 李淑英,吳 申,陳挺松,等.經導管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華蟾素門靜脈灌注治療中期原發性肝癌療效研究[J].臨床軍醫雜志,2017,45(9):884-886.
[5] 曹 蘊,李 偉,徐葵花.奧沙利鉑聯合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老年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8,37(3):288-290.
[6] 張春寧,林華明,麥大海,等.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及預后相關因素分析[J].肝臟,2018,23(3):229-23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