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超
摘 要:當前扶貧工作是農村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也是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但歸根到底,精準扶貧終究是一個經濟命題,要實現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必須發展這些地區的經濟,尤其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繁榮農村經濟。沅陵縣位于湘西腹地的武陵山區,是當前扶貧工作的主戰場。沅陵有一江好水,沿江兩岸山巒起伏,植被茂密,環境優美,資源豐富,具備發展山區特色農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關鍵詞: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
一、深度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困境
(一)從事特色農業規模化生產者諸多,但其素質普遍不高
近年來,沅陵縣特色種(養)業蓬勃發展,不斷壯大。據統計,該縣某鄉鎮規模化種植大戶達265戶355人,涉及茶葉、油茶、楠竹、苗木、柑橘、蜜柚、水稻、食用菌、中藥材、特種花卉的種植和加工;全鎮規模化養殖大戶達112戶150人,涉及山羊、生豬、肉牛、豪豬、野豬、竹鼠、蜜蜂、甲魚、桑蠶、蛋雞、蛋鴨、肉雞、淡水魚、娃娃魚的養殖和加工。這些特色農業生產者勤勞、肯鉆、思想開明,具有市場眼光,特別是從事市場競爭激烈、市場價格常年波動較大的生豬、蛋雞養殖戶,數經市場歷練,其產業仍能發展壯大,反映了其較強的市場生存能力。目前全鎮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養殖戶有三家,年存欄規模5000羽以上的蛋雞養殖戶有23家。據不完全統計,這些特色農業規模化生產者的年產值在6000萬元以上。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就是特色規模農業生產的“優等生”、“先行者”, 他們的所思所為備受關注,他們的素質值得我們去關注和研究。筆者從該鎮政府農業產業辦提供的415位特色農業規模化生產者中,采用隨機樣表的抽樣方法,抽取100位作為分析對象進行電話調查和實地走訪。分別調查他們的年齡、文化程度、特色農業規模化生產的知識和經驗的主要習得途徑、農產品的銷售區域、營銷途徑和營銷手段等問題。首先是文化程度不高。根據統計調查結果,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10人,占10% ;初中文化程度45人,占45% ;高中及中專文化程度30人,占30%;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僅15人,占15% 。其次是專業素質不高。根據統計調查結果,在從事特色種植、養殖業的知識和經驗的主要習得途徑方面,只有8人有系統的學習經歷,占8% ;17人有過外出考察學習經驗,占17% ;而依靠自己摸索者75人,占75%。第三是營銷手段單一,主要針對熟人銷售,銷售區域以本地銷售為主。
(二)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迅猛,但其產業凝聚力不強
單個農業生產者面對訊息萬變的市場是弱小的,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更多的農業生產者聯合起來,結成參與市場競爭的利益共同體。農業專業合作社一頭連著眾多專業農業生產者,向他們傳遞市場信息,提供生產指導,甚至統一生產方式、統一產品標準;另一頭連著市場,統一對外銷售、統一購買原材料、統一包裝宣傳與品牌塑造,從而為專業農業生產者,在市場競爭中爭得先機和優勢。沅陵縣農業專業合作社近年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據統計,各種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業協會達兩百二十多家,涉及蛋雞、茶葉、生豬、野豬、桑蠶、苗木、楠竹、養魚等幾十余個項目。
然而筆者在調查中發現,沅陵縣農業專業合作社雖然數量多,但絕大多數農業專業合作社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大部分農業專業合作社只是掛了塊牌,連穩定的辦公場所和辦公人員都沒有,農業專業合作社并沒有正常運轉,更沒有發揮應有的產業凝聚作用。以沅陵縣夸父山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例,其2014年4月掛牌成立,主要目的是為了統一購買飼料以降低成本,保障收益,但合作社僅正常運行不到半年時間就關門了。分析原因:一是合作社的治理結構不健全、不科學,沒有厘清合作社負責人與產業大戶之間的權責關系;二是合作社的運轉經費得不到保障,產業大戶認為這增加了其成本,不愿支付;三是善于經營合作社的人才匱乏,管理者無法向產業大戶提供理想的生產經營服務。
(三)初級農產品非常物美,但價格十分低廉,產品附加值低
據統計,沅陵縣某鄉鎮蛋雞養殖戶年產鮮雞蛋超過100萬枚,山羊養殖戶年出欄高山肉羊超過6000頭,規模淡水魚養殖戶年產淡水魚超過10萬斤,茶葉大戶年產鮮茶葉超過4萬斤,桑蠶種養大戶年產鮮蠶繭近1萬斤,楠竹種植大戶年產楠竹超過10萬根,產出可供進一步加工的其他副產品3萬斤。該鎮地廣山多、森林茂密、環境優美,其產出物多為無公害綠色產品,但由于產品缺乏品牌,產業鏈條不長、產品附加值極低,在市場上以供應初級農產品為主,產品賣不起價格。以桑蠶產業為例,自2009年在該鄉推廣以來,開發標準桑園近1000畝,參與桑蠶種養的農戶200余人,年產出鮮蠶繭近1萬斤,但由于引進公司的資金和技術實力不夠雄厚,沒有將蠶絲及桑蠶產業其他副產品深加工的能力,導致產業鏈條過短,使紅紅火火的桑蠶產業停滯不前。
(四)產業引進積極性高,但發展前景受環保制約
2007年沅陵縣就有人嘗試人工養殖娃娃魚,2008年有人規模養殖豪豬和野豬,2009年蛋雞規模養殖戶達百家,2011年特種花卉栽培種植戶創辦,2014年生態薯業有限公司掛牌成立……這些都反映了沅陵縣農業產業化近年來的繁榮發展。然而,由于引進項目更多考慮經濟利益,綠色、有機的產業發展理念沒有深入人心,部分項目在引進時或因配套設施跟不上或因技術力量不夠帶來了較大的環保壓力。
二、深度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出路
(一)著力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沅陵縣的實踐告訴我們農業產業要發展壯大,必須有一批高素質的新型農民,他們既要懂技術,更要熟市場,既能抓生產,又能搞營銷。我縣農業產業經濟發展成敗的關鍵也在于能否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新型農民。一是要創新培養方式。改變以往單一的課堂式集中培訓方式,更多組織農業專家下到田間地頭現場指導,手把手幫扶。將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解決在田間地頭。培訓指導內容要有個性化差異。二是要打造培養平臺。要特別重視現代農業示范點對培養新型農民的平臺示范作用。將現代農業示范點打造成農民學習交流農業實用技術的大本營;觀摩現代農業綠色有機、高效高產的大窗口;改變農民陳舊落后觀念,樹立現代綠色有機農業生產理念的大課堂。要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示范點的示范、引領作用,將現代農業示范點建設成為影響農民經營理念,改變農民生產經營方式,推廣實用農業技術的大舞臺和試驗田。
(二)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作用
目前深度貧困地區為廣大農民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組織機構,存在著服務功能不完善、組織網絡不健全等問題,尤其很少有真正代表農民利益的組織。從沅陵縣的經驗來看,要正確處理好政府引導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行業、產業主導與引領作用。要放手農民專業合作社自主參與市場競爭,逐步強化合作社的獨立市場主體地位。要做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就要引入現代公司制度,規范合作社的治理結構。
(三)著力延長農業產業鏈條 。努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重點培植和扶持發展具有帶動輻射能力、能使農產品加工增值、有品牌市場需求的農業龍頭企業。加大引進有實力的知名食品加工企業力度。鼓勵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大力采用新工藝、引進新設備,推進農產品加工技術改造升級,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強對產品質量控制水平。二是要提高農產品營銷策略。綜合運用多種多樣的營銷手段。
(四)充分用好政策優勢,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現代農業既是技術密集型產業,也是資金密集型產業,技術和資金互為依存。沅陵縣農業產業化的實踐中,桑蠶、楠竹等產業發展的瓶頸皆因資金技術缺乏所致。要鼓勵和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強對農業的信貸力度。著手建立政府農業發展基金,加速優質農業項目、農業精深加工企業的做大、做強。逐步破解農業產業鏈條過短和產品附加值低的發展難題。中國證監會出臺的《關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提出,對于貧困地區企業申請主板和中小板掛牌上市的,實施“即報即審、即過即發”、“專人對接、專項審核,即報即審、即過即掛,減免掛牌初費”等一攬子優惠政策;同時鼓勵上市公司支持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支持上市公司對貧困地區的企業開展并購重組。對涉及貧困地區的上市公司并購項目,優先安排加快審核;對符合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并購重組項目,重點支持加快審核。這是國家首次為貧困地區企業、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企業上市融資和并購重組給予的一攬子政策優惠,深度貧困地區要充分抓住和用好國家政策優勢,破解農業產業發展的資金技術難題。
(五)必須走“綠色、有機”的產業開發路子
沅陵縣某鄉鎮蛋雞產業將面臨被關停的風險,以及沅陵縣生態薯業有限公司發展出現的困境,都是因為沒有堅持綠色有機產業開發路子而給我們的教訓。現在市場上包裝精美的有機大米售價是普通大米價格的2-4倍,綠色有機的理念在當今社會已深入人心。因此,農業經營者自身經營理念也應轉變。深度貧困地區往往在自然環境等方面有自身的優勢,山區農業資源豐富,環境優美。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內外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被媒體曝光,全社會對食品安全問題高度重視且敏感。農業要有出路,必須立足自身良好自然環境的資源稟賦,走“綠色、有機”的產業開發路子。讓農民單槍匹馬去搞綠色有機農業是不切實際的,他們不懂技術、沒有資金、不熟市場,更沒有品牌和規模優勢,因此,要充分發揮農業專業合作社的作用,積極引進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著力改變落后耕種方式和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生產全產業鏈的科技含量,逐步淘汰化肥、化學農藥的使用,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
(六)必須特別重視科技創新
現代農業需要用科技武裝,深度貧困地區農業要有核心競爭力和大的作為,唯有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加大農業高科技術的引進消化力度。要善于學習發達地區的成熟對路先進農業技術,并注重消化吸收,在引進中學習提高,在提高中內化創新。
參考文獻:
[1]《當代貴州》《加強黔臺合作推動貴州農業產業化進——訪省委副書記、貴州赴臺農業考察團團長王富玉》,2010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