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曉莉 丁文萍
【摘要】目的 探析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護理特點,總結護理經(jīng)驗。方法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在我院急診科進行緊急搶救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急救治療期間所產(chǎn)生的臨床資料(主要是急救護理方法)進行全方面的分析與總結。結果 所有患者經(jīng)過我院開展的緊急急救護理后,絕大數(shù)患者都度過了危險期,病情逐漸穩(wěn)定,死亡人數(shù)4名,死亡率為8.0%。結論 對于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對其進行及時的診斷,并且采取正確、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其急救效果顯著,患者的死亡率明顯降低,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護理;特點;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4..01
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已經(jīng)高達25%[1]。本研究將主要探析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護理特點,總結護理經(jīng)驗。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在我院急診科進行緊急搶救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急救治療期間所產(chǎn)生的臨床資料進行全方面的分析與總結。其中,男30例,平均年齡(58.17±4.98)歲,女20例,平均年齡(63.64±4.45)歲;所有患者在接收急救護理前,發(fā)病時長0.4~7.3 h,平均時間(2.97±1.23);心血管疾病類型包括急性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分別有12例、16例、11例、11例。
1.2 急救護理方法
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需要保證發(fā)病后及時、有效的急救治療。
(1)基礎護理。面對急性心血管患者,為了減緩其心臟多承擔的負擔,我院在收治后,保證其嚴格的臥躺休息。由于急性心血管患者所患具體疾病不用,在具體臥躺時間上也不存在較大區(qū)別。
(2)吸氧治療。急性心血管患者大多數(shù)都表現(xiàn)出心悸、氣短、胸悶和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2]。因此,吸氧治療是對急性心血管患者進行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對患者急救過程中,及時開展氧療,不僅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缺氧狀態(tài),提高患者血氧飽和度,緩解上述癥狀,還能夠從心理上幫助患者,減緩其焦慮。
(3)靜脈輸液。在對急性心血管患者的緊急治療中,輸液治療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及時幫助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利用靜脈輸液,向患者輸入搶救性藥物。在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時刻注意患者靜脈輸液的情況,保證其通暢和滴液速度正常。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詳細記錄患者的信息,例如是否有并發(fā)癥、是否對某種藥物過敏等。
(4)對癥護理。急性心血管患者患病類型不同,其具體臨床癥狀也不同。例如急性心絞痛患者多表現(xiàn)前胸陣發(fā)性、壓榨性疼痛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表現(xiàn)胸骨后疼痛、心力衰竭、休克等。因此不僅需要對癥下藥,還需對癥護理。可以根據(jù)患者的不同臨床表現(xiàn)安排不同的藥物治療和護理措施。
2 結 果
所有患者經(jīng)過急救護理后,絕大數(shù)患者都度過了危險期,病情逐漸穩(wěn)定,死亡人數(shù)4名,死亡率為8.0%。
3 討 論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開展的急救護理措施,其急救效果顯著,較大的提升了患者治愈成功率。總上所述,及時、快速、有效是急救護理特點的重點所在,對急性心血管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能夠明顯得提高治愈率,并且改善患者的預后,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冬梅,劉春紅,劉 虹.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的護理特點分析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24):224.
[2] 張 梅,張玲玲,梁愛霞,常偉榮.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護理特點探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07):182-183.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