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孜買提·艾爾肯 徐三友
摘 要: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第六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邊疆少數民族學生家訪工作,成為內地高校做好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一大抓手。本文以西北某高校為例,主要探討內地高校邊疆少數民族學生家訪工作新模式。
關鍵詞:少數民族學生;家訪;立體模式
家訪是“關懷教育”的一種體現形式,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同時,家訪能夠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了解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家庭情況,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實現家校聯合協同育人機制。對于少數民族學生,我們可以抓住其產生問題的根源,采取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
一、邊疆少數民族學生家訪工作的意義
教育達成共識,架起心靈橋梁。家訪工作架起學校與家長聯系和溝通的橋梁。通過走進學生家庭,面對面與家長和學生交流,使學校、家長和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增強相互之間的信任和理解,在對學生的教育問題上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同時使學生家庭直接地感受到國家和學校的溫暖。
掌握真實資料,促進教育公平。家訪一般是教師與家長溝通情況、交流感情、密切關系、商討共同教育培養學生的方式方法。這種方法具有靈活機動、信息準確、主動深入、針對性強等特點。通過家訪, 學校掌握了學生及其家庭的第一手資料,并將國家和學校的民族宗教、獎勵資助等政策帶到老少邊窮地區的每一個學生家庭,向其傳遞國家和學校對少數民族學生成長成才的高度關注,不僅能夠帶給他們更多信心與希望,也有利于實現學校、家庭及地方教育機構的良性互動,對于促進教育公平,穩定社會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夯實感情基礎,感恩回饋社會。家訪還能激發少數民族學生刻苦學習的不懈斗志,幫其樹立認同祖國、感恩社會、熱愛集體的思想觀念。此次家訪的對象有兩類:一類是家庭經濟困難的在校少數民族學生,一類是已經錄取但未報到的少數民族新生。家訪過程中,對于在校生,其體會到的是一種不同于在校園內談話形式的關心和感動;對于新生而言,他們在尚未走進校園的時候,就能感受到學校上門傳遞的關愛之情。
二、邊疆少數民族學生家訪工作的實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家訪—使學校、家長和學生建立起了無法割舍的聯系,結親—像親人一樣往來,相互團結,互相理解,這是做好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捷徑。
發揮主體作用,搭建交流平臺。家訪組成員以此次家訪為契機,可以充分發揮教育主體作用,在學校、家庭和學生之間建立了更加平等、自信、有效的溝通平臺,“炕頭嘮家常”式的互動是心貼心的,它把教書育人真正落到了實處、細處、關鍵處,帶來了巨大的正能量。
傳遞教育理念,形成互補機制。通過深入家訪,夯實民族團結的感情基礎,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遞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教育理念,切實增強了結對幫扶的實效性,建立學校和家庭教育的互補聯動機制,切實把邊疆學子的工作做到了“家”。
建立個性檔案,助力學生成長。家訪結束后,認真做備案工作,努力做好被家訪學生后期的成長跟蹤記錄,更有針對性的為少數民族學生建立個性化的檔案和教育培養方案。教育引導增強少數民族學生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培養一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服務的少數民族優秀人才。并通過這些受訪學生的示范引領,帶動學校廣大少數民族學生全面發展和成長成才。
三、邊疆少數民族學生家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部分受訪學生對家訪有抵觸心理。受訪少數民族學生常常是家庭經濟困難、心理有障礙、成績不理想、違紀等特殊群體學生,所以他們對家訪活動的認識往往不正確,有抵觸心理。
家訪觀念滯后。少數民族學生家訪工作還存在觀念上的誤區。在家訪對象選擇上,家訪的對象多是在經濟方面“有問題”的學生,多是“訪貧問苦”,較為單一;在家訪成員選擇上,只安排學工干部,忽略專業教師,缺乏“集體智慧”;在家訪時間選擇上,一般都安排在寒暑假,導致家訪范圍受限,家訪成員積極性不高;在家訪形式上,只采用實地面對面家訪,這種傳統家訪效果對深處邊疆的學生及其家庭毋庸置疑,但面臨覆蓋面不廣,經費、組織與時間等保障問題。
四、完善邊疆少數民族學生家訪工作的建議
創新家訪工作模式,構筑深入化、立體化的家訪體制機制。為了保障家訪工作的持續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長期的少數民族學生家訪工作機制,使受訪的學生家庭數量更多,覆蓋面更廣。能否站在時代前沿,適時主動地研究掌握網絡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特點、新規律,直接關系到家訪工作的高效開展。通過新媒介,多對象、多形式、多成員開展少數民族學生家訪活動已迫在眉睫。
建立靈活的少數民族學生家訪工作機制。可靈活安排家訪時間和家訪形式。家訪時間上,可以分為假期集中家訪和根據具體工作情況靈活確定兩類。學校層面上可以確定每年假期集中家訪的省市區,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盡量擴大走訪的范圍。學院可根據自身工作實際,實行家訪時間彈性制,人員上除了選派輔導員以外,也可以積極鼓勵一線教師參與家訪。家訪形式上,可以分為傳統家訪和媒介家訪兩類。對身處較發達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可以采取媒介家訪。而對于生長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應該繼續采用傳統家訪。
加強家訪信息溝通反饋與后續跟蹤。家訪小組應嚴格要求家訪成員在走訪中記錄與家長交流的詳細信息,保存反映學生家庭情況的照片,與家人的合影、視頻等材料,家訪結束后,家訪小組要按時保質提交家訪報告。同時,家訪小組也應將家訪信息反饋至學生所在院系、輔導員或班主任,以便于院系全面掌握學生的家庭情況,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