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聶玉洲
【摘要】目的 觀察溫針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3月~2018年10月無錫市宜興市九如城康復醫院康復科收治的腦卒中后康復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評定比較患者下肢運動功能,通過日常生活治理能力Barthel指數(BI)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結果 通過FMA量表評定,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BI指數評價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患者生活水平明顯增高升高患者生活水平明顯增高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溫針在腦卒中后偏癱的治療中一定程度優于普通針灸,能夠有效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溫針;腦卒中;偏癱;療效
【中圖分類號】R42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2
腦卒中在中醫上屬于中風的范疇,是臟腑內陰陽失調從而引起氣逆血亂、沖犯腦脈所造成的,在西醫上認為是大腦血液循環系統的疾病,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1]。相關研究發現康復治療有助于腦卒中患者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溫針是將艾灸與針刺相結合的一種治療方法,艾絨的燃燒產生的熱量沿針身傳入患者的體內,使瘀阻的經絡通暢,改善腦組織血液循環,緩解缺氧缺血狀態,減輕和修復患者腦神經細胞的損害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8年10月無錫市宜興市九如城康復醫院康復科收治的腦卒中后康復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接受常規康復治療加溫針治療,對照組接受常規康復加普通針灸治療。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納入、排除標準
(1)年齡35~65歲。(2)患者意識清醒,符合腦卒中偏癱的診斷標準,能夠配合康復訓練和治療。(3)患者病情已平穩,處于腦卒中恢復期,病程>3個月。排除標準:意識障礙,無法配合治療。
1.3 治療方法
頭部取穴取百會、四神聰、鳳池,上肢不遂加患側八邪、養老、曲池穴和健側的手三里,下肢不遂加患側承山、足三里和健側的絕骨穴,治療組于針柄上插入1.5 cm純艾條,待艾條燃盡后取針。采用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 min,治療5 d休息2 d,4周為一療程。
1.4 觀察指標
(1)根據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評定比較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總分為34分,分值越高,運動功能越好。(2)采用日常生活治理能力Barthel指數(BI)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患側FMA評分
通過FMA評分判斷,治療前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治療后兩組患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的比較
通過Barthel指數評價,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患者生活水平明顯增高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的加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增加,每年新增的腦卒中患者有200萬人,其中會有70%~80%的患者會因疾病問題導致肢體運動出現障礙,從而影響生活質量,為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腦卒中屬于急性腦血管疾病,在中醫當中屬于“中風中的痿痹”,多是由于患者機體衰老,氣血虧虛,腦髓失養,引起肝陽上亢,情志不暢等原因從而導致肝氣瘀滯 ,痹阻于腦脈而引發病的疾病。因此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目前關注的主要問題。
本研究當中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有效率,肢體運動水平,生活質量水平均交治療前明顯改善,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提示溫針在腦卒中后偏癱的治療中一定程度優于普通針灸,能夠有效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機理可能在于,溫針綜合艾火之熱效應加針刺的效能,行氣活血、溫通經絡,改善腦組織的供血供氧,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從而減輕神經元細胞的損傷 。
參考文獻
[1] Prabhakaran S,Cox M,Lytle B,et al.Early transition to comfort measures only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Analysis from the Get With The Guidelines-Stroke registry[J].Neurol Clin Pract,2017,7(3):194-204.
[2] 李 榮.動脈粥樣硬化的部分危險因素與進展性腦梗死的相關性分析[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6,11(4):299-30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