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瓊花


【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因室性心律失常住院的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行西醫治療的患者46例作為對照組,另在此基礎上行中醫結合治療的患者50例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室早數、短陣室速數、PR間期、QRS波時限、QTc間期改善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以90.0%顯著高于對照組73.9%,室早數明顯低于對照組,短陣室速數、QTc間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室性心律失常效果確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項癥狀,值得臨床推薦使用。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2
室性心律失常屬于冠心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冠心病發病率高,且于患者體內的脂質代謝異常相關,脂質一旦沉積在血管就會引發動脈血管粥樣硬化,患者因此出現心肌缺血、壞死[1]。由于室性心律失常會提升心源性猝死的危險性,所以對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歡患者采取積極的治療對疾病的預后和防止心臟性猝死具有重要意義。碘胺酮是治療心律失常常見的一種藥物,雖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但長期使用患者的耐受性較差,對疾病的預后不利[2]。臨床為提高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經濟性,本文對既往收治的96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胺碘酮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參松養心膠囊治療,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因室性心律失常住院的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行西醫治療的患者46例作為對照組,另在此基礎上行中醫結合治療的患者50例作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滿足《實用內科學》[3]中室性心律失常西醫診斷標準;同時滿足《中醫內科學》中心脾兩虛、心陽不振、血瘀氣滯、肝腎虧虛,且患者合并心悸、胸痛、胸悶、暈厥、乏力等癥狀。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47~78歲,平均(58.4±4.8)歲,病程0.3~4.0年,平均(1.5±0.4)年,室性早搏16例、室性心動過速14例、心室顫動16例;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5~80歲,平均(58.2±4.7)歲,病程0.5~4.4年,平均(1.3±0.7)年,室性早搏19例、室性心動過速13例、心室顫動1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比、年齡、病程、心律失常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注射用鹽酸胺碘酮(黑龍江迪龍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2294)靜脈注射,起始劑量為3 mg/kg,維持滴速1.0~1.5 mg/min,持續治療6 h后可將滴速降低至0.5~1.0 mg/min,日總注射量不超過1200 mg;此后可根據患者的病情改善逐漸減量,持續治療3 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參松養心膠囊(北京以嶺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20103032)口服治療,0.4 g/次,3次/d,持續治療3周。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對心率、血壓、心電圖及血氧飽和度進行密切關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室早數、短陣室速數、PR間期、QRS波時限、QTc間期改善情況,其中治療效果以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診斷作為判定依據,顯效:治療后患者各項癥狀均消失,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心電圖與各項生化檢查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各項癥狀有所改善,生命體征穩定,心電圖與各項生化檢查明顯好轉;無效:未達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電圖改變比較(見表2)
3 討 論
室性心律失常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該病以老年人為常見發病人群。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初選提前使心肌除極的心博現象,按照其頻率與心電圖表現可將其分為室性心動過速、室性期前收縮、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等。病因與高血壓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和風濕性心臟病等密切相關[5]。而誘發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則較為多見,包括患者使用大量三環類抗抑郁藥物、洋地黃和奎尼丁,過度勞累,電解質紊亂和吸煙酗酒等。既往對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主要以西藥為主,雖然能減少室早的發生,緩解患者的針狀,但由于其負性傳導反應和負性肌力,長期使用容易出現副反應[6]。所以,臨床對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一直尋求副作用低且長期服用不會增加死亡率的藥物。
中醫認為室性心律失常痛屬于心悸范疇,產生心悸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的氣血不暢導致,所以對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主要以提升患者的氣血順暢程度為重,中藥治療相比西藥不僅能降低藥物的二次傷害,同時還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并發癥。參松養心膠囊是一種抗心律失常的中藥制劑,是由生脈散與定神湯加減組成,其組方包括人參、丹參、桑寄生、甘松、麥冬、赤芍、土鱉蟲、五味子、山茱萸、酸棗仁、黃連、龍骨,能有效活血通絡、益氣養陰、安神清心,對患者出現的胸悶、心悸、胸痹等癥狀有顯著改善[7]。本組研究顯示,觀察組癥狀改善總有效率以90.0%顯著高于對照組73.9%,室早數明顯低于對照組,短陣室速數、QTc間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由此可見,采用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室性心律失常效果顯著。
根據研究結果可知,對于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參松養心膠囊聯合西醫治療效果更為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 萬 濤.冠心病心絞痛病人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效果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15):147,149.
[2] 張西峰,孫亞麗.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27(18):114-115.
[3] 李培根.中西醫結合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上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16(3):161.
[4] 王小渠,李伯慶.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研究[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5,34(4):473-474,478.
[5] 趙久軍.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38(18):3369-3371.
[6] 熊 宇.參松養心膠囊聯合西藥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6(14):128-129.
[7] 湯文夏.參松養心膠囊聯合美托洛爾片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7,24(20):89-9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