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明
學校培育的對象是青少年學生, 而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于青少年學生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基礎作用。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教育部制定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 為學校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指明了方向。在此文件精神指導下, 學校如何實施, 如何落細、落小、落實, 要進行實踐探索。
堅持一個核心
學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人、發展人、完善人。學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必須以立德樹人為核心。要著力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培育理想人格, 提升政治素養,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增強文化自覺自信。具體說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 高素養、講文明、有愛心的中國人, 知榮辱、守誠信、敢創新的中國人。
研究兩個策略
分層設計策略。學校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 整體規劃、分層設計、有序推進。小學低年級, 以培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為重點, 開展啟蒙教育, 培養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小學高年級, 以提高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受力為重點, 開展認知教育, 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初中階段, 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力為重點, 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 引導學生認識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文化傳統的基本國情;高中階段重點是增強理性認識, 增強自信心, 引導學生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 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
系統整合策略。一要把散見在各學科中的蘊含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內容精準挖掘, 打包匯總, 分類分段歸并整理, 形成系列校本教材, 使教育具有針對性。二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新頒《中小學生守則》的實施有機結合統整, 尋找契合點, 使教育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如核心素養內容中的國家認同、社會責任、勞動意識、人文積淀、樂學善學等基本要點, 以及引導學生“孝親敬長, 有感恩之心”“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都是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后凝練而成的, 應提煉、歸并、整合、融通。
遵循三項原則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這是學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遵循的原則。
古今結合原則。要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時代精神教育結合起來, 要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 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
中外結合原則。要以包容、開放的心態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習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結合起來, 把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引導學生樹立世界眼光、博采眾長結合起來。
內外結合原則。注重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學校既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又要注重發揮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同時要堅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 做到既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 又加強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的配合, 形成教育合力。
把握四個環節
學校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把握知、情、意、行四個環節有序推進。
認知教育。要通過各種形式提升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水平, 如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 文字的演變過程, 經史子集經典篇目的內容, 重要傳統節日的內涵, 愛國志士的故事, 傳統習俗禮儀的由來, 傳統音樂、戲劇、書法、美術的代表作品等等。
情感激發。要著力激發學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 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的博愛情懷, 熱愛家鄉、熱愛生活、親近自然的情感, 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等等。
意志培養。要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 堅定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的理想信念, 使當代學生真正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
行為修煉。學校要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道德觀念和規范, 體現的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來影響、教化學生的行為方式, 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落實五項措施
學科滲透。要充分挖掘各學科中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并通過“三維目標”落實, 特別是歷史、語文、思品、思政、地理、科學、藝術等學科。
社會實踐。要充分挖掘區域優秀傳統文化資源, 開辟德育基地、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勞動基地, 組織學生參加游覽、參觀考察、社會調查等各類活動。
課程開發。以地方鄉賢、歷史名人、傳統節日、文化遺址、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曲藝雜技等為內容, 開發系列校本課程。
課題研究。以傳統文化與時代價值的契合點為主題, 以立德樹人為目標, 以校本特色為內涵, 確立研究課題, 全面系統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主題活動。如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 豐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開展對傳統歷法、節氣、生肖和飲食、醫藥的傳播活動, 使其有益的文化價值深度嵌入學生生活;開展中華節慶禮儀服裝服飾圖片搜集活動, 展現中華民族獨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裝服飾;開展武術、蹴鞠、鞭陀螺、拋鐵環、“斗雞”、踢毽等傳統體育活動, 納入學生健身計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獨一無二的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 它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學校要自覺肩負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 不斷汲取中國智慧,在學生中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 為培育、造就一代新人不懈努力。
(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泰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