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楊杰
隨著改革步伐的深入,教育領域已啟動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發展轉型,以回應時代對教育訴求、提升教育改革的效能。作為教育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應當站在治理理論的視角下,開發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不斷提升教師的課程領導力,為學校發展提供內在動力。
西安市高新第二學校是 2006 年秋季由西安高新區管委會投資創建的高新區第一所九年制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現有教學班級 49 個,在校學生 2500 多人;在編教職員工 142 人,其中省級教學能手 15 人,市級教學能手 19 人,市、區級骨干教師 23 人。建校初期,學校踐行“三育并舉,全面育人”與“知行合一,終身發展”的辦學思想;提出“快樂學習、健康成長、自信生活,培養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的辦學理念。
近兩年著手構建和落實“知行課程”計劃,優化課程架構,提升教師課程領導力,為學校治理深入肌理提供抓手,也使學校發展有了支撐。
發軔“知行學堂”平臺
為了落實“全面育人”的立校精神,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傳承“砥礪品學”的優良治學主旨,學校啟動了“知行學堂”平臺,該平臺成為后期“知行課程”的淵源。“知行”二字詮釋為:知——思想追求;行——生活方式;知行——人的思想追求與其生活方式。“知行學堂”,踐行“知行合一”,為學生創造獲取新知、勇于實踐的新平臺。
知行學堂啟動以來,先后舉辦講座等活動超過百余期,如“家長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如何愛孩子才是真正的愛”“幸福是棵樹,安全是沃土”“古典吉他賞析”“信天游看陜北地域風俗”“英國人教育與文化,英國當代人文氣息”“傳統文化與素質教育——培養良好的態度和能力”“陜西文學春季進校園”等。講課的人員有特邀的北京及省市知名專家、家長代表、本校教師、交管消防公安干警、省市藝術專業人才、陜西省作協名家、陜西少兒文學院專家等。學堂授課內容涉及社會多個層面,學校計劃將知行學堂的內容的觸角繼續延伸社會各行業。
首先,依托高新區大環境,主動從身邊小事做起。校園內“彎彎腰,撿起一片紙”;校園外主動承擔起學校周邊市政設施和環境衛生的維護,“一校一街,從自己做起。”帶學生走進消防隊,了解先進的設備、了解官兵生活;走進高新企業,了解科技的日新月異;走進社區,盡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走進警營,了解交管指揮系統和遵守交規的重要性。
其次,依托社會大環境,以自己的行動回饋社會。學校帶學生走進敬老院、兒童村,幫助老人,為社會邊緣的孩子捐衣物;走進植物園,走進大自然,開展“我為動物植早餐親子活動”,與父母一起感恩自然,回饋自然;走進科技館,開展科技發明創造大賽,將科學和生活聯系起來。
再次,依托國際大環境,開展國際交流,開拓視野。廣泛開展國際交流,接待了來自澳大利亞、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學生;帶領學生走出國門,與新加坡、加拿大、英國、美國、韓國等學校開展文化交流,把行動的觸角延伸到國外。同時,邀請外教進校園進課堂,讓學生接觸外國課堂教學形式。
課程是一個學校的“生命”所在,個性化的課程設置,教師過硬的課程領導能力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障,這些都依賴于學校管理中是否能夠打破傳統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學校在管理中堅持過程持續、價值包容、主體多元的觀點,以教師和學生為本,開放課程領導權限、賦予教師更多課程權利、強調課程多元參與,有利于為教師提升課程領導力提供支持。
“知行課程”的實施
語文青年骨干教師王麗娜老師的一節全校拓展課《姓名中漢字的美》引起了教師們的強烈反響,一時間在教師中關于“知行課程”“拓展課”的討論熱烈地進行著.......在談到這次拓展課開設的過程時,王麗娜坦言:“我一直對漢字非常感興趣,于是接下了這個任務(拓展課)。但是這個過程真的不容易,應該說是很難,但是現在看來收獲很大。學生起初并不知道拓展課是干什么的,目標是什么,于是,我讓學生搜索自己姓氏淵源,使用不同字體書寫名字,反復修改教學設計,鼓勵他們完成任務,最后經過一周的努力,每位同學都完成了,課上講起自己的名字時,講起姓名中漢字的深邃寓意時,學生非常自豪、快樂的。”
數學拓展課以骨干教師安吉建老師的《神奇的幻方》展開。第一次拓展課總是坎坷的,他和自己的學生至今還記得這節難忘的課。“頭一回上拓展課,那真是摸著石頭過河。教案修改了好幾遍,反復研討,為了的是給大家呈現一節有意義的拓展課。幻方是課本上的探究內容,我把它進行深度拓展,但是幻方本身有一定難度,掌握起來未必容易,這是我所擔心的。于是,在設計課程時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問題設置由易到難,步步推進;同時展開小組合作填空和小組間挑戰的形式激發探索的積極性;最后以自主設計和展示一個三階幻方來挑戰學生能力。整節課中,始終堅持做好引導,讓學生多參與、組織好學生活動,準確把握學生的能力,適時指導。
實踐證明,學校治理中,要在課程領導方面向教師放權,發揮教師的個性優勢,整合教育資源,提高教師的課程領導力。經過兩年的努力,“知行課程”已逐漸形成:以“知行學堂”為代表知行德育課程;以學科拓展為代表的知行拓展課程;以“秦文化”課程為代表知行綜合課程;以“吉祥腰鼓”等為代表的藝術活動課程;以學生社團為代表的知行社團課程;以“班級年級體育特色”為代表的體育活動課程。
從學生角度來看,超過 95% 學生都能對知行課程有認同感,學習認真、自信大方、善于表達、敢于實踐;學生參與程度提高,七、八年級全班參與“知行課程”之“學科拓展課程”“知行社團課程”,選擇性參與“知行綜合”課程的學習,九年級全員重點參與“知行綜合”課程學習;學生在學業、思維、綜合實踐能力均有不同提高。90% 的學生學習快樂,成長健康,生活自信,綜合素質有所提高,視野更加開闊。
從教師課程領導力來看,通過教學觀摩、評課、教研活動,教師從被動接受知行課程任務,到自主開展知行課程,課程領導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多數教師在知行課程,尤其是學科拓展課中,感受到擁有了教學自主權與職業幸福感;教師從相對盲目開展知行課程到學會運用課程行動研究的方法,逐步形成了從學情、教育資源預測到課程設計,再到授課、教學反思,尤其部分教師將課程進行理論提升,申報相關課題,開展系列課程和課例的研究;教師創新能力、教學方法、新課改的理念應用程度大有提高。
展望“知行課程”向前進格物鼎新,永無止境。展望未來,“知行課程”開發在路上,提高教師課程領導力在路上,很多工作需要精益求精,日臻完善。加強課程開發的外部指導。結合校情,完善頂層設計,借助省市和高校力量為課程提供強有力支持,加強教師培訓。形成統一的開發策略。堅持專家與課程組相結合;學科與學科相結合;研修與課程開發相結合;自主實踐與配套支持相結合,將課程改革擺在重要位置,給予優先保障。鼓勵教師展開課程開發的行動研究,讓課題研究的意識貫穿課程開發的全過程,敢于創新,勇于探索,不斷開發出優質的課程。教師著手課程規劃的制定,包含課程方案、內容、組織、實施、評價等環節,力求系列化、主題化、綜合化,從而做到有的放矢。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高新第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