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鳳 馬影蕊 張亞明 姚姝娛
[摘要] 目的 對腰椎退行性變患者行品管圈結合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效果進行評價。 方法 選擇2016年4月~2017年4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變患者120例,將應用傳統護理的6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品管圈結合臨床護理路徑的6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疼痛評分、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評分及滿意度。 結果 觀察組下肢、腰部疼痛評分[(1.20±0.06)、(1.12±0.03)分]低于對照組[(3.68±1.50)、(3.52±1.3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出院時和出院3個月后ODI評分[(25.18±10.15)、(16.10±10.04)分]低于對照組[(31.22±11.20)、(24.19±10.1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98.33%)高于對照組(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對腰椎退行性變患者行品管圈結合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減輕其疼痛,減少患者腰椎功能障礙,并且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品管圈;腰椎退行性變;疼痛評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8)12(a)-0177-04
腰椎退行性變作為骨科的一種常見疾病,患者臨床癥狀主要為腰痛和局部運動性障礙,給其日常生活帶來嚴重不便,臨床需積極尋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方案,以減少患者功能障礙,促進其預后康復[1-3]。手術為緩解腰椎退行性變患者疼痛和恢復其腰椎力學結構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手術具一定創傷性及患者對手術存在擔憂,易導致應激反應發生,不利于手術順利開展和患者術后康復,因此結合有效護理方法至關重要[4-6]。品管圈為品質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為同事間自發性地組成小組,伴隨臨床醫療技術和護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其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使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更加規范和高效,且和臨床護理路徑結合效果更佳,能夠加速患者恢復,促進預后生活質量提高[7-9]。本研究對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診治的120例分別采取不同護理方案的腰椎退行性變患者的疼痛評分、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評分及滿意度情況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變患者120例,將應用傳統護理的6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品管圈結合臨床護理路徑的6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通過MRI與X線診斷確診,并排除合并重要系統疾病和存在精神障礙者。對照組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40~70歲,平均(52.46±3.12)歲;體重40~80 kg,平均(56.20±4.10)kg。觀察組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40~71歲,平均(52.48±3.15)歲;體重41~80 kg,平均(56.23±4.13)kg。兩組性別、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護理方案
1.2.1 對照組 應用傳統護理,護理人員于患者入院后介紹醫院和病房環境,強化患者健康宣教,將腰椎退行性變有關知識告知患者,包括手術方法、注意及配合事項等,且于術后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
1.2.2 觀察組 于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品管圈結合臨床護理路徑方案。①品管圈包括計劃、執行、檢查和處理階段,積極探討患者術后恢復不佳現狀和原因,制訂相應計劃;以效果、實施者、圈長質控和術后康復指導為縱軸,以時間為橫軸,制訂標準化、規范化和統一化的護理路徑表;切實落實,發放路徑表和排班表,做好相關記錄;嚴格檢查制度,確保護理質量,積極進行跟進,且對經驗、教訓加以探討、總結。②具體護理路徑實施情況如下:術后當日,護理人員指導患者舒適體位擺放,進行翻身練習,給予心理撫慰,及時疏導其不良心理情緒,且通過按摩與播放舒緩音樂等方式緩解患者疼痛;術后1~3 d,為患者制訂合理飲食計劃,多食高蛋白、高營養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食物,且予以被動式直腿抬高練習;術后4~7 d和第2周,指導患者進行膝髖關節的屈伸練習和內收肌、股四頭肌、髂腰肌和腹肌收縮練習,逐步開展坐位、站立和行走訓練;出院前提醒患者定期到院復查。③護理人員于護理路徑實施過程中做好品管圈執行、檢查和處理工作,使其貫穿于整個護理路徑中,制訂排班表,對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和處理,對圈內人員經驗等加以交流和總結,為護理工作開展提供指導,且嚴格檢查制度,及時發現問題和處理,制訂相應解決方案。
1.3 觀察指標及評判標準
對兩組疼痛、ODI評分及護理滿意度予以觀察、比較[10-11]。按照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疼痛程度加以評判,包括下肢和腰部,滿分1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越疼痛。按照ODI評判患者腰椎功能狀況,包括睡眠、站立、坐位、行走、提重物、性生活及社會生活情況等,分數為0~50分,得分越低說明其功能障礙改善情況越好。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分表,評價患者對護理態度和護理效果等的滿意度,滿分100分,95分≤滿意<100分,85分≤基本滿意<95分,不滿意<85分,總滿意率=(基本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觀察組下肢、腰部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ODI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O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出院時和出院3個月后,兩組ODI評分低于術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腰椎退行性變屬于骨科高發病,手術于其治療中作用顯著,但部分患者術后仍難以取得理想效果,加之欠缺專業知識和系統康復鍛煉,預后效果欠佳,因此于手術治療中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對患者術后康復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需引起醫護人員和患者高度重視[12-14]。品管圈是一種提高工作人員問題解決能力的方式,臨床應用此方法有利于提高醫護人員工作能力和參與意識,從而促進工作效率和質量提高,顯著緩解患者病情[15-16]。為此,本文將行傳統護理的對照組及行品管圈結合臨床護理路徑的觀察組的護理效果對比研究。
腰椎退行性變為一種伴隨年齡不斷增長,腰椎自然發生老化和功能逐漸衰退而導致的疾病,腿、腰部疼痛為其主要表現,病情嚴重者將發生神經功能受損,臨床需積極應對[17-18]。分析應用傳統護理及品管圈結合臨床護理路徑的患者的疼痛和ODI評分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下肢與腰部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 < 0.05),兩組出院時及出院3個月后ODI評分均低于術前(P < 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 0.05),這與崇艾[19]報道結果一致。這提示:腰椎退行性變患者行品管圈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具顯著效果,不僅有利于緩解患者疼痛癥狀,還利于減少其腰椎功能障礙。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 < 0.05),提示對腰椎退行性變患者行品管圈結合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提高其護理滿意度。觀察組在應用品管圈結合臨床護理路徑方案中,逐漸由被動運動過渡為主動運動,強化其直腿抬高鍛煉、膝髖關節伸直彎曲練習和股四頭肌等收縮訓練,對患者下肢和腰部疼痛起到一定改善作用,減輕患者疼痛[20-22]。護理人員對患者疼痛部位進行按摩,能夠促進機體血液循環,減少腫脹與腫痛感,且播放舒緩音樂能夠轉移患者注意力,促進疼痛癥狀緩解。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開展翻身練習,可鍛煉其腰椎力量;在術后第1周與第2周指導患者膝髖關節練習方法及對相關肌進行收縮鍛煉等,且逐漸鍛煉患者坐位、站立與行走能力,利于減輕患者腰椎功能障礙;并且依據患者病情為其擬定針對性飲食方案,食用營養豐富食物,少食刺激性食物,能夠做到膳食均衡,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加速其術后恢復,減輕功能障礙[23-26]。在執行過程中,醫護人員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的原因進行探討,以橫縱軸方式制訂護理路徑表,使護理責任較高,護理態度較好,有利于為臨床操作提供依據,能夠使患者護理滿意度提高。護理人員強化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對其負性心理進行及時疏導,保持熱情護理態度,有利于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27-31]。此外,本研究應用品管圈的目的在于對效果進行管理和監督,嚴格按照計劃、執行、檢查及處理階段開展,使實施過程更具針對性和目標性,可減少盲目感,利于臨床工作順利進行,提高護理路徑實施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等,能夠取得顯著護理效果,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其腰椎功能障礙發生,促進患者預后康復。因受樣本例數、外部環境、時間等因素制約,關于本研究患者應用品管圈結合臨床護理路徑方案后對其生活質量改善的影響,需臨床深入探究及補充。
綜上所述,臨床對腰椎退行性變者行品管圈結合臨床護理路徑方案具顯著效果,與傳統護理比較,更能夠緩解患者疼痛癥狀,減少其腰椎功能障礙,加速患者預后康復,且促進其護理滿意度提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秀梅,王秀虹,梁瑛琳.Dynesys動態穩定系統治療腰椎退變性疾病圍術期護理[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4,26(11):102-105.
[2] 陳麗艷,欒曉榮,殷潔.一體化康復模式對腰椎退行性變患者術后臨床療效的影響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7, 32(7):593-596.
[3] Tow BP,Yue WM,Srivastava A,et al. Does navigation improve accuracy of placement of pedicle screws in single-level 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a comparison between free-hand and three-dimensional O-Arm navigation techniques [J]. J Spinal Disord Tech,2015,28(8):E472-E477.
[4] Kanno H,Ozawa H,Koizumi Y,et al. Changes in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on axial-loaded MRI:do they reproduce the positional changes in the degree of olisthesis observed on X-ray images in the standing position [J]. Spine J,2015, 15(6):1255-1262.
[5] Jiang YQ,Che W,Wang HR,et al. Minimum 5 year follow-up of multi-segmental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treated with discectomy and the Wallis interspinous device [J]. J Clin Neurosci,2015,22(7):1144-1149.
[6] Wang JC,Dailey AT,Mummaneni PV,et al.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performance of fusion procedures for degenerative disease of the lumbar spine. Part 8:Lumbar fusion for disc herniation and radiculopathy [J]. J Neurosurg Spine,2014,21(1):48-53.
[7] 陳晨.品管圈活動在腰椎圍手術期健康教育應用的效果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14,36(1):144-146.
[8] 孫亭菲,張俐,吳靜,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腰椎骨折患者圍術期腹脹率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4):109-111.
[9] 韋飛景,蘇肖鳳,麻杰芬,等.手術室品管圈活動對提高護理質量增進醫護關系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5,28(1):114-116.
[10] 張新萍.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的圍術期護理[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4,26(6):736-738.
[11] 張照亮.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腰椎椎間融合術患者康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0):2786-2787.
[12] Kida K,Tadokoro N,KumonM,et al. Can cantilever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C-TLIF)maintain segmental lordosis fo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on a long-term basis [J]. 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4,134(3):311-315.
[13] 溫國儀,吳銳輝.1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微創OLIF聯合PPIF的圍術期護理[J].全科護理,2017,15(18):2232-2233.
[14] 邵佩紅.頸椎退行性變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其護理對策[J].當代臨床醫刊,2015,28(4):1535-1536.
[15] 袁帥.品管圈在提高老年性腰椎管狹窄患者滿意度的應用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8):125-126.
[16] 張艷,耿力,王亞玲,等.品管圈管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機器人康復訓練中的應用[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7,39(5):372-374.
[17] 劉建,崔志明,李衛東,等.Coflex動態固定與腰椎后路椎間融合內固定術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Meta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5,9(16):3072-3081.
[18] 黃偉敏,于秀淳,梁進,等.聚醚醚酮棒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系統在下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應用[J].中華骨科雜志,2016,36(12):761-769.
[19] 崇艾.臨床護理路徑對頸椎病術后護理效率及滿意度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5):751-752.
[20] 翟田敏,于英楠,劉美霞,等.應用品管圈降低腰椎失穩癥伴糖尿病患者術后疼痛的實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5,47(10):1264-1266.
[21] 季建萍.舒適護理在腰椎不穩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172-173.
[22] 唐四桂,李榮祝,丘德贊,等.Quadrant微創系統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7):624-625.
[23] 李迎霞,章涇萍,鮑娟.“品管圈”活動在提高骨科患者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5):2084-2086.
[24] 蔣耀穎,李凌云,劉潔珍,等.品管圈活動提高腰椎管狹窄癥患者術后下床方法正確率的效果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9):2299-2304.
[25] 彭麗麗,余鳳嬌,王青.康復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 20(16):207-209.
[26] 胡超芬,劉建.心理干預聯合運動療法對脊柱融合術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康復效果及其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7):89-91,95.
[27] 劉江梅,陳春旭.品管圈對骨科患者功能鍛煉效果的臨床作用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7,7(12):114-117.
[28] 楊麗艷.品管圈活動降低骨科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缺失率的運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19):60-63.
[29] 朱亞玲,錢宇,王海平.品管圈對提高骨科手術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6, 54(5):137-140.
[30] 黃曉蘭.品管圈活動在降低骨折患者壓瘡發生率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36):185-187.
[31] 徐愛君,蔣麗娜.Dynesys動態固定聯合減壓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術護理[J].浙江醫學,2014,36(11):1025-1027.
(收稿日期:2018-01-22 本文編輯:蘇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