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佳琳 圖/ 品牌提供
當中國制造與中國創造飛向世界的同時,中國文化也在持續與世界各國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如今的國際舞臺,不再會有誰因為你是東方面孔而對你感到好奇。在藝術領域,中國人也早已過了那個瘋狂追逐的時代。高專業水準、融合的對話交流正在催生更多經典的誕生。
在北京的文藝圈,中外和諧交流的氛圍并不缺乏。如火如荼引領著音樂新風潮的2018年第21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大師名團接踵而來,新銳作品迸發新機。
誕生于1998年的北京國際音樂節剛剛過了弱冠之年,在從無到有的二十年歲月中,北京國際音樂節委員會主席、創始人余隆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上世紀90年代,余隆毅然放棄歐洲的工作機會回到祖國。經過多年的醞釀和籌備,1998年3月經文化部和北京市正式批復,北京國際音樂節橫空出世。20年來,余隆從不同側面帶領北京國際音樂節走向日臻成熟,開創了具有國際水準、中國特色的權威古典音樂藝術節在國內成功發展的范例。
二十年來,北京國際音樂節填補了中國沒有高水平古典音樂節的空白,邀請到了眾多頂級名團、知名藝術家,系統性地向中國觀眾推介了馬勒、瓦格納、威爾第、理查?施特勞斯、肖斯塔科維奇等一批作曲大師。眾多優秀的歌劇、交響樂、室內樂、聲樂、器樂作品都是首次亮相中國,更有一些作品在亞洲也是首次演出,尤其是歌劇方面成就斐然。從大量引進和上演世界經典音樂到大量演出中國當代作曲家的新作,再到自己委約當代中外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創作,循序漸進、日臻完善,北京國際音樂節將國際高水準的演出和世界最新浪潮帶到了中國演出市場,領行業風氣之先。

>> 北京國際音樂節創始人 余隆

>> 當代青年作曲家王斐南

>> 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
近年來,中國藝術家與中國作品頻頻亮相世界舞臺,并獲得了許多肯定。從2002年首次推出“中國概念”以后,北京國際音樂節推出了一批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中國作曲家及作品,包括譚盾、周龍、葉小綱、陳其鋼、郭文景等,這里成為國內展現中國作曲家作品的最重要舞臺之一。
今年,新國劇《霸王別姬》擔綱音樂節開場音樂會,與音樂劇場《趙氏孤兒》一同展示了中國故事的魅力。《霸王別姬》以極具西方審美風格的舞臺表現形式重述了中國古典戲劇之美;在《趙氏孤兒》中,簡約和象征主義的手法重構了東方美學神韻,劇中角色全部由歐美演員扮演,全英文對白,不同的表達帶給“中國概念”新的升級也帶給觀眾全新的體驗。走向世界的中國聲音不僅是一句說辭,更重要的是把有分量的中國作品帶到世界的舞臺上,讓世界通過中國作品更理解中國的文化、中國的人文理念。
迄今為止,北京國際音樂節已經演出了中國作曲家創作的7部歌劇、40余部交響樂和室內樂作品,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中國首演,甚至世界首演。這無疑在用行動詮釋“中國概念”— —它不是一種噱頭,而是一種文化聲音的傳播,一種大國的文化自信。“中國概念”不僅是北京國際音樂節寶貴的文化財富,更帶來了中國文化的創新發展。

>> 雅爾維指揮蘇黎世市政廳管弦樂團

>> 新銳作品《奧菲歐》
音樂節成長的二十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飛速發展的二十年,經濟的繁榮促進了藝術的發展,新人新作層出不窮。為此,北京國際音樂節不斷為中國的新生力量搭建平臺,為他們提供和世界對話的機會,包括張昊辰、楊洋、林大葉、黃屹、景煥等一批活躍在國內外樂壇的優秀青年才俊,通過北京國際音樂節這個平臺不斷釋放自己的才華。
除此以外,音樂節打造的極具前衛氣質的“新銳之聲”系列,也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的目光。經典歌劇改編的新作,以新形式重塑經典名作,帶來了一場場新視覺科技引領下的舞臺革命,讓觀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歌劇聆聽體驗。
2018年第21屆北京國際音樂節迎來了新的變化,新任80后藝術總監鄒爽走馬上任。在前兩屆音樂節中,鄒爽打造的沉浸式歌劇系列,以全新的理念為中國歌劇演出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這一多元性、前瞻性的作品單元也贏得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
“在新的時期,創作是新的方向。我們這一代人沒有信息障礙,從小接觸的電影、高科技,都是與國際同生的,我們的思維方式與西方人是很相似的,在學習他們傳統的過程當中,我們也會有意識的反思自己的傳統,這不是要標榜中國傳統,而是希望通過音樂的語言來傳承中國傳統,乃至發生一種新的傳統。我們的心愿是創造一種新的聲音。”在本屆音樂節上,有著多年國外學習、工作經歷的鄒爽聯手當代青年作曲家王斐南推出了新作《奧菲歐》等一系列新銳作品。
《奧菲歐》是有記載以來演出的第一部歌劇,21世紀前期,是一個大時代的交匯,選擇這一西方經典作品進行創作是需要勇氣的,“我們選擇這個題材推出新的原創版本,希望能夠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中國,重新嘗試回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創作精神,將這個不朽的神話故事注入來自21世紀中國年輕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和國際創作團隊的DNA。”當然,創作一部這樣的歌劇也是極具歷史意義的,“《奧菲歐》的主創大都是中國人,但他們卻選擇了一部西方神話故事,體現了一種文化的無界,這是屬于中國這一代藝術創作的真正的民族自信。”由此,鄒爽所代表的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的實力和勇氣可見一斑。
更深入地融合,似乎成為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重要特征。從致敬到創新,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們正在這個舞臺上綻放光彩。據悉,在未來的音樂節舞臺上將推出更多青年作曲家的作品。講述當代中國故事,這只是開始,由他們所講述的中國青年人的故事將創造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