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佳琳
2018年10月18-19日,第五屆中國國際大數據大會在北京舉辦。大會以“實體融合新動能,數字經濟新發展”為主題,聚焦我國大數據產業關注的熱點話題,務實促進大數據在各行業落地應用,加快培育壯大數字產業,推動數字經濟產業創新與合作,助推我國大數據產業與數字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近年來,隨著信息通訊技術的持續創新發展和深度融合應用,全球數據總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價值不斷得到挖掘、釋放,數據資源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基礎性、戰略性和關鍵性的生產要素。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世界各國都把推進大數據發展與應用作為實現創新發展,提升競爭實力,搶占新一輪發展主動權的重要戰略。
2014年3月,大數據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學習時強調,要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數字中國建設,為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打開了新的空間,提供了新的機遇。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峰在大會上表示,“當前我國已全面實施大數據戰略,大數據產業政策環境與技術手段不斷完善,行業應用持續深耕,大數據對傳統行業以及社會經濟的支持能力日益增強。大數據成為優化經濟結構、促進實體經濟振興,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2018年上半年,大數據應用進一步全面展開,向各大行業細分領域延展,推動著更多傳統行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與此同時,各領域對大數據服務的需求增強,數據開放共享,數據治理、數據交易與安全、行業應用也面臨著更多的要求和挑戰。
在未來,工信部將從四方面開展大數據工作:一是支持大數據技術與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發展,推出一批性能好、功能強的大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持續創新大數據服務模式,打造先進的大數據技術產品體系。二是完善產業生態,優化產業布局,進一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優化數據中心、區域的布局,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培育一批有行業影響力和帶動力的行業龍頭企業,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特色化發展。三是加快大數據技術產品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促進跨行業、跨領域的融合型大數據應用,實現供需有效對接,推動經濟發展新模式、新業態的培育和壯大。四是優化發展環節,激發市場活力,強化大數據安全保障技術、治理和能力建設,為大數據發展提供指引和保障。深化大數據領域國際合作,加強專業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支持領軍型人才的發展,增強大數據發展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委員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咨詢委委員沈昌祥,在大會上發表了題為《大數據時代的機遇與網絡安全》的演講。他提出,“我們必須解決安全問題,加快安全可信的產品推廣應用,選擇安全可信的產品和服務來保障關鍵基礎設施安全。”
就大數據5G應用等議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給予了詳細解說。他介紹了大數據怎樣在5G運維管理上得到更好的應用,即利用5G的網絡來實現智能化,整個運營管理將利用大數據進行優化。5G很重要的功能是網絡切片,需要支持不同的業務需求。談到5G所使用的大規模天線時,鄔賀銓稱,5G加快了無線大數據的增長,5G大數據在社會和產業各領域都會有廣泛的應用,將產生重要影響。
聯通大數據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越在演講中提到,“數字經濟是中國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也是強有力的發展動能。連接數據和智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連接中產生的政務、醫療、工業互聯網,以及衣食住行大規模、多類型、快流轉數據,又進一步促進了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金融等智能產業的發展。中國聯通作為運營商已經發力5G,今年在16個城市開展了5G規模試點。2019年將用于商用,2020年規模商用。同時還在15個省市創新啟動了MEC邊緣云的項目,包括圍繞5G成立了各類的聯盟、聯合實驗室、創新實驗室等。”
在談到如何做到數字化創新的問題時,微軟(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創新技術架構師董乃文表示,“第一要服務客戶。更好的跟客戶去交流,給他帶來新的價值,了解他們的需求。第二是優化運作。提高我們運作的效能,降低我們的成本。第三是予力員工。讓我們員工更好的合作,幫助他做這些事情,讓他擁有更多更智能的信息。第四是產品轉型。未來20年,AI會是一個持續的推動力。所以在我們產品轉型的時候,如何能夠讓產品具有更多的智能化的因素,如何能夠非常緊密、無縫、自然的融入到我們生活里面,這是一個趨勢。”
戴爾易安信趙斌帶來了有關掘金數據資產的演講,“數字化轉型是未來幾年最重要的趨勢之一,IDC預測,到2021年全球GDP大概有50%以上將被數字化。數據可以與產品關聯,為消費者帶來獨特體驗,也可能是交互過程中,或者優化供應鏈過程中的一部分。在未來,數據不再孤立存在,它將跨越不同的國家地點,或者不同國家的多個數據中心存在。”要成功將數據轉化為價值,還必須接受三大挑戰,“一是解鎖孤島中的數據,二是駕馭數據的增長,三是把數據變成業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