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春花
這是一個隨時被迭代的時代,一個隨時創造奇跡的時代,一個變化遠超此前任何一個時代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有些曾經輝煌的企業已經劃過天空,而有些曾經稚嫩的企業正在照亮當下。在這樣一個被變化加速的時代,可以說,變是唯一的不變,變化是常態。尤其是對于企業來說,兼并、收購、出售甚至倒閉,可能只是一瞬間的事。
創造顧客本身就創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市場,如果從這個角度思考,我們很容易獲得這樣的認識:只有在不斷變化的經濟中,或者至少是視變化為理所當然、且樂于接受改變的經濟中,企業才能夠存在。變化會產生新的顧客群體,也就意味著新的機會。因此,那些擁有創新能力、持續成功的企業,會非常歡迎變化并擁抱變化,他們深知,變化正是獲得機遇的絕佳時機。
縱觀很多企業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不斷的兼并、收購、出售等變化中,總有些企業順應時代潮流,勇于抓住機會,自我變革,主動轉型,發揮戰略、組織轉型、文化傳承以及落地執行之間的有效組合,通過確立新的戰略、調整商業模式、創新產品和服務等舉措,使企業得以實現更強更久的發展。
也就是說,改變對于追尋基業長青的企業來說,是個永恒的主題。
俗話說,稟性難移。從心理學角度講,心智模式指導著個體的思考和行為,而心智模式與個人的成長經歷、信念、價值觀、家庭背景、人際關系、教育、自我認知等有很大的關系,并且深受思維慣性、看問題的角度和偏好、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和方法、已有知識等的局限。改變自己相當于部分否定自我,放棄已有的經驗,重新塑造人格特性,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個體不容易改變,組織也一樣難于“對自己下手”。在我看來,組織轉型的阻力主要來自五個方面:
一家成功的企業,會非常自信于公司已有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不能超越這一點,延伸新的能力,重塑市場競爭的新格局,企業的發展可能會被這個核心競爭力所限,甚至被淘汰。
過度專注于原有的業務領域,并對已有的經驗津津樂道,就會形成組織的路徑依賴,就會想當然地忽略新業務,甚至遇到新業務的時候也認為不需要或者不可能。
現實中,有部分管理者是這樣的:面對新方向,想都不想一下,就直接將其否定。拋開轉型可能帶來的利益損失,有時候并不是因為其他原因,只是因為有的管理者不愿變化,導致其所在的部門或領域無法做出改變,最終導致轉型失敗。
改變必然會帶來波動和陣痛,打破“舒適區”,阻斷思維定勢,會讓很多人不安與恐懼。為了讓自己穩定和安心,有的人就直接拒絕改變。
只要改變就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沖突。為了避免沖突,有的人就不愿意做出改變。
當前,面對互聯網經濟的各種新技術,消費者不斷升級的新需求,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新進入者以顛覆的方式強勢出現……這一切都與過去的企業生存環境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為此,一方面,企業原有的業務本身會遭遇到產業調整的挑戰;另一方面,企業要面對整個外部環境劇變的挑戰。
環境、挑戰、對手……永遠都會存在。當這些都在變的時候,就一定不會成為你的障礙。比如,每到一年的年末,會出現很多對來年發展趨勢和市場行情的預判。行情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但是絕不能作為行動的依據。行動必須基于目標、基于責任、基于追求。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要牢牢記住自己的夢想、目標、戰略和責任,這四個要素決定你的行動。
結果取決于我們的意愿,我們想要的就一定是我們的。勝利一定取決于我們對它的追求,也就是意愿,意愿促成結果。當然,不只是有意愿就可以,還要有一系列的行動和付出。要用踏踏實實的行動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
其實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唯一的區別就是,成功者比失敗者多付出了一些東西。如果企業中每一個個體都多用一點心,每天進步一點點,一段時間之后,一定會顯現出巨大的領先力量。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沒有人能僅僅依靠聰明獲得成功,只能通過奮斗和付出。比別人多付出一點,離成功才能更近一點。
怎樣才能保證持續生長、持續增長、持續領先?那一定是分享與共生。我們怎樣才能讓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那一定要建立分享與共生模式。如果擁有一個活的、有生命力的生態圈,內外部一起生長起來,就一定是可持續的。這種共同成長,本身就是分享與共生,所以要在機制創新、產業協同、內外資源整合以及每位員工的成長中努力。
拋開觀點是否正確的爭論,即便已經產生了一些焦慮,也沒有關系。好消息是,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焦慮的存在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適度的焦慮是一種能動因素,是建設性的正能量,有助于激發潛能,應對挑戰。
作為個體,要認識自我、激活自我、挑戰自己、完善自我,不斷地學習— —向杰出的前輩學習,向優秀的同齡人學習,汲取他們的經驗和教訓,通過漸進式的改進,努力追趕,持續進步,每天都成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當你遇到最好的自己,就會發現:能拋棄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作為組織,要打開眼界,解放思想,認真向標桿學習,不斷認識行業,理解轉型,發掘組織具有的優勢和優秀的基因,揚長避短。在業務模式和組織架構上變革,既能像大船一樣抗風浪,又能像小船一樣好調頭。變是為了不變,變的可能是使命愿景、產業屬性、業務領域、組織模式、時間效率、盈利增長等,不變的是企業的永續發展和整個組織的團結及凝聚力。基業長青,需要組織擁有永遠敢于改變的積極心態。
總的來說,每一個個體、每一個組織都要深入追求新的轉型與變化,善于在戰略層面去思考,站在宏觀和歷史的角度去考慮推動自身變革和發展的原因。然后,自我變革,主動轉型,真正做到敢于放棄、敢于嘗試、敢于創新、敢于挑戰,通過分享共生來驅動自身成長,最終實現自我超越。
因改變而美好。愿你不懼改變,變得更強!